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網購,已成為人們熟悉的一種購物方式。而在各種付款方式中,“貨到付款”對消費者來說似乎最有保障。但最近,卻有不少淘寶網店因“貨到付款規則”吃盡了苦頭。
江蘇的孫女士在淘寶網上經營一家網店。兩個月前,她開通了“貨到付款”業務。從那以后,店里的訂單明顯增加了。雖說訂單是多了,可是真正做成的生意卻沒幾件,自己卻接到不少投訴:
孫女士:我是在6月28號被惡拍的,有三個訂單被拍下來,我以為跟平時一樣,就打電話給收件人,收件人說我沒下訂單啊。我就感到很奇怪,我也沒想那么多,就把訂單關閉了。這邊一關閉,那邊就發起投訴了。
貨到付款,也就是由快遞公司代收買家貨款,客戶驗貨之后將貨款付給快遞員,隨后由快遞公司將貨款轉到賣家賬戶里去。按照流程,網上賣家將現行墊付運費,一旦貨物被退回,來回運費只能由賣家承擔。
保險起見,開通“貨到付款”業務的淘寶賣家,本應將買家信息核實清楚才發貨,可孫女士告訴記者,實際操作時卻不可能做的,就是明知對方是惡意的,商家也不得不發貨,因為淘寶網對貨到付款有嚴格規定,一到兩個投訴對一家網店來說,是災難性的:
孫女士:一個訂單投訴成功就扣六分,兩個訂單就是十二分,就要關店了,所以賣家就很在意這個(害怕被投訴)。因為店要是關閉了,你以前付出多少努力,都白費了,重新考試重新開店。
記者致電淘寶網客服,結果證實,確實存在一項約束賣家的規定,一旦在交易中賣家拒絕發貨,將會受到處罰:
淘寶客服:貨到付款是這樣的,買家拍到后,你必須要進行發貨,給到買家,買家把欠款給到快遞人員,快遞人員與支付寶進行結算。防止惡意購買,淘寶并沒有這個說法,如果您感覺買家購買后沒有簽收,這個運費需要您自己承擔的。
迫于投訴的壓力,開通“貨到付款”的淘寶賣家,明知道被惡意購物,還是不得不發貨。更惡劣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一處罰規定,對賣家進行敲詐。網店店主孫女士就曾經一天接到幾十個惡意訂單:
孫女士:等你關閉訂單,他那邊發起投訴,他用其他小號聯系你。讓你加他的QQ號。他就說,聰明人就按照聰明人的辦法來做。他說你的店鋪不像倒閉的話,就打錢過來。我馬上明白怎么回事了,我問那兩個投訴是你發起的是嗎?他說是的,他說你就給我250元我就把投訴撤掉。我問要是不給錢呢?他說有幾十個號等著你呢。
電信專家趙占領分析,這種赤裸裸的勒索行為,很可能是淘寶“差評師”的新手段,對方利用的漏洞不止是“貨到付款”的規則,單方面的評價體系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趙占領:差評師在淘寶的信用體系下,買方單方的評價,尤其是差評,對賣方的信譽和銷量影響巨大,所以賣家對評價結果非常看重,會盡一切辦法消除壞結果,這就導致惡意買家有機可乘。
一旦遭遇敲詐,難道淘寶店主不能向淘寶客服投訴來解決問題嗎?明知道是網上“差評師”在敲詐,可孫女士還有其他一些網店經營者卻發現,自己根本斗不過這些“差評師”,因為一旦取消訂單,惡意網購者就會向淘寶網投訴賣家違約,可按照訂單發貨,運費又只能由商家自己承擔,同樣會受到損失,而求助淘寶客服,答復卻讓人失望:
客服:這個投訴是有可能成立的,因為你沒有征得買家的同意自行關閉買家的訂單,買家如果投訴,你沒有足夠的憑證。不管什么樣的交易,你千萬不要隨便關閉買家的訂單。
規范商家發貨行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本是好事,可商家被限制了,那消費者不靠譜又該由誰來管?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趙占領指出,淘寶網出臺的規定,需要平衡買賣雙方的利益,正是因為規定漏洞導致厚此薄彼,才被人鉆了空子。
趙占領:首先作為交易平臺應該完善自己交易的規則,作為交易平臺和賣家應該聯合對這種買家惡意的行為,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追究他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