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點鼠標,天南海北的“寶貝”送上門,網購的便利想必不用多言。珍珠飾品,這一渭塘土特 產,也從傳統專業市場銷售漸漸走出網絡銷售的新路子。“網店開了兩年,現在越做越好了,去年銷售100多萬。”1988年出生的渭塘人許麗萍,是渭塘珍珠 寶石城的一位經營戶,如今線上線下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她想與父母比比,新潮與傳統哪個銷售模式更賺錢。
在淘寶網上輸入渭塘珍珠即彈出20多家商鋪,許麗萍的“豪康珠寶”排名靠前。在渭塘珍珠 寶石城,25歲的許麗萍已經獨立經營著一家門店,與父母的店在“同一屋檐”較量。“現在電子商務已經占到全年銷售額的40%左右,大部分是出口歐美的外銷 訂單。”許麗萍的實體店通無線網絡,方便顧店時打理網上生意。在她眼中,網絡銷售不僅帶來鈔票,也將渭塘珍珠推上了國際舞臺。她說,就她所知,開渭塘珍珠 淘寶店的本地人就有兩個,經常到她店里批貨,然后再賣到網上,他們請了人打理網店,自己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做得好的,一年營業額100多萬呢。”
許麗萍的父母與珍珠打交道20多年,從最早的渭塘鎮西何家灣珍珠市場到珍珠湖畔的珍珠寶 石城,一路陪伴著渭塘珍珠產業越做越大。也許是傳承了父母的好基因,年紀輕輕的許麗萍做起生意頭頭是道。早在江蘇大學念大三時,她就在鎮江市區開了一家賣 衣服和飾品的小店,支撐起她每個月的生活費,而空閑時候,她也幫著父母在阿里巴巴上找國外訂單。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外國人非常欣賞她的眼光,經常發郵件讓 她代為選購晚宴飾品,漸漸的這個小姑娘悟出了珍珠銷售的新門道。
2010年,畢業于電氣工程專業的許麗萍不愿找“對口”工作,而是毅然回到家鄉渭塘,跟 著父母做生意。“我從小就是喜歡跟美的事物打交道,珍珠打磨、打孔,設計、串珠,這些我都在行。”佩戴著珍珠耳環、珍珠項鏈,衣裳拉扣還是珍珠做的,一身 珍珠“行頭”的許麗萍顯得優雅成熟,言談舉止間自信滿滿。她說,雖然去年經濟大環境不太好,實體店批發訂單減少,但電子商務基本沒受影響。說到這點,許麗 萍的父母深有感觸,“這兩年門店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伲巴望著女兒的網店類。”
“渭塘珍珠名氣大,但畢竟我們這邊還是個小鎮,慕名而來的大多是批發商,而網絡則能直接面對散 客,這樣生意才比較穩定,不會大起大落。”許麗萍相信過不了多久線上生意肯定會超越實體店的生意。下個月,許麗萍要去香港參加展銷會,找客源已是其次,更 多是學習國際大都市的珠寶設計。“由于款式保守,戴珍珠飾品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20出頭的年輕人更喜歡時髦的水晶、銀飾品,我們要在款式設計上潮一 點,才能抓住這幫人。”許麗萍也表示出隱憂,因為珍珠不像其他珠寶一樣耐打磨,有可塑性,要在款式上“大膽前衛”很有難度。
渭塘珍珠這份美麗產業,不僅讓許麗萍這樣愛美的女生趨之若鶩,也吸引著一些“90后”男 生回歸打拼。手戴卡地亞戒指,一身運動裝扮,眼前的張孝瑜是個不折不扣的“潮男”。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一個“90后”男生會如此癡迷珠寶生意。23歲的 張孝瑜大學念的是市場營銷專業,去年6月他大學畢業后回到渭塘珍珠寶石城,組建了一支團隊創辦“江南名珠”淘寶店,現在線上幾乎每天都有生意成交。線下, 父母經營了23年的“江南名珠”也跨出了渭塘本地,將專賣店開進了蘇州縣級市。“父母創下品牌給我開了個好頭,接下來就看我的了。”張孝瑜言語間,充滿著 闖一闖的勇氣。
作為珍珠銷售老牌專業市場,渭塘珍珠寶石城新年也在思考變一變。市場總經理張奇告訴記 者,這幾年,不少經營戶的子女大學畢業后,回鄉打理珍珠生意,市場里試水電子商務的商戶一下子多了起來。今年,珍珠寶石城將幫著商家運用現有的中國珠寶玉 石首飾行業網電子貿易采購中心渭塘工作站,扶持一批有實力的珠寶企業進軍電子商務市場。她說,珍珠寶石城還計劃開一家“渭塘珍珠”品牌實體店和網店,不久 的將來有望實現“虛擬商城”,整個市場可以線上線下同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