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在全國人大網站公開征集意見的最后一天。在這個草案中,曾經有兩點針對消費者網絡購物進行保護的法規引起了熱議。一個是提升為法律的“七天無條件退貨”,另一個是明確的“退一賠二”。這樣的規定出發點是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而且能夠預見到會帶來不錯的效果,但是也不難顧慮到會有惡意的網絡游民憑借這樣的網購反悔權,肆意退貨。
其實,以大淘寶生態為例,已經存在很多職業化、有組織的各種“敲詐師”或“詐騙師”。這些“師”,有的利用各種規則漏洞,有的施展欺詐之能事,對網絡賣家或買家都造成了極大的金錢損失。還有的扮成網絡羅賓漢,以私下交易的方式幫人擺平糾紛。炭巖今天的文章,說說游蕩在電商陰暗江湖上的各種“師”。
退貨師
退貨師,已經不是個陌生的名詞,往往賣家將威脅退貨的惡意買家都稱為退貨師。實質上,這樣的一個定義不準確。炭巖給出的界定是:不以網上購買商品為目的,使用退貨和退貨附加手段來獲取錢財的惡意買家,才稱得上退貨師。
退貨師,比較具體的分兩種。一種主要騙取賣家的不發貨違約金,這種退貨師專門找天貓上已經售罄的商品型號(或款式),不等賣家的溝通即要求退貨,按照天貓的違約處罰規則,將按照商品售價的30%罰扣賣家的保證金,罰扣的違約金以積分的方式劃賬給買家。另一種主要騙取保險公司的運費險,這種退貨師在一個網店拍下多件商品,每件商品一單,而每單花幾毛錢買個退貨運費險。收到賣家發貨后,退貨師一個包裹全部退回,從而將保險公司的退貨保險費賺到手。
在實際操作中,為了規避被查的風險和嫌疑,退貨師會偽裝的非常巧妙,有的以批發的名義拍下多個,還有的專找客服不常上線的賣家,因為申請退貨時間一到,就會自動劃款。對于出貨量大的網店,一般客戶會有多人,退貨師拍下兩件商品,只退一件,但兩筆退貨填一個快遞號。這對多客服操作的網店來說,很容易由兩個客服分別看到退貨單已到,然后就點退款,這樣對賣家來說還損失一件商品。
退款師
退款師,一般不會退貨,雖然常以退貨或投訴為要挾。退款師的目的是要求賣家多退款,往往以商品瑕疵、發票漏洞、質檢訛詐等方式,要求賣家花錢消災。
典型的退款師,在收到商品后,以剪個口子,或弄污商品等方式將商品人為的做殘,然后拍照要求賣家多退款。否則就鬧投訴,而一般的賣家遇到這種情況只能自認倒霉,因為申請淘寶小二介入糾紛的處理成本也很高,甚至耗費很多時間,并冒著被處罰、降級的風險。
還有一種退款師,從網店發票上打主意。這種退款師被稱為“發票師”,發票師在近期的網店訛詐事件中非常活躍。就好比今年以來,對網店征稅的傳聞總是被炒的沸沸揚揚一樣的“熱鬧”。網店征稅和購物發票,其實還真是一個事情的幾個方面。現在天貓上的網店基本都要求為買家開購物發票,但是大家都知道只要開出購物發票,賣家就得有稅點要扣除。一般的賣家對特別小額的單子,都不太愿意開發票,過程操作太麻煩了,有個賣家會說暫時開不了發票。發票師就利用這一的答復,開始投訴,等賣家發現時就只能花錢請其撤銷投訴。另外,很多網店為了避免退貨,都會采取買家確認收貨后再補寄發票。遇到專門的發票師,即使補寄,他們也會聲稱沒有收到,一般還不做任何溝通,直接發起投訴。于是賣家只好認栽,多退錢以息事寧人。
另外的一種退款師,在質檢上動心思,他們也被稱為專門的“質檢師”。收到商品后,通過自己的渠道跑去做質檢,然后以質檢成分不合格等理由發起投訴。
投訴師
雖然退貨師、退款師,都會嚷嚷著投訴,但還存在更純粹的投訴師。這些玩技巧的“高智商”投訴師,以淘寶極客的方式挖掘出淘寶運營的各種可下手的漏洞,主要訛詐對象還是賣家。
例如現在淘寶天貓的賣家都很痛恨對自己網店商品的盜圖,而小二對盜圖的處罰力度也很大。但是曾有過這樣的事情,判斷是否原圖的依據是看提供商品圖片中是否有數碼EXIF信息。有的原圖賣家沒有保留有EXIF信息的原始圖,而惡意的投訴師可以造出這種圖,于是堂而皇之的鳩占鵲巢。
另外,還有的投訴師會針對賣家商品的上貨渠道下手,以質疑商品真偽為借口對賣家進行訛詐。因賣家很難在自己漫長的進貨渠道上申請商品的總代理或總公司進行驗證,為了不被投訴或避免陷入糾紛,而花錢平事。
泄露信息師
如果說,各種的退貨師、退款師、投訴師都針對的是賣家,那么泄露信息師針對的就是買家。
買家在網上購物難免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地址、購買物品等等信息。有專門的泄露信息師就通過各種手段收集到這些買家信息,或出售給他人以獲取錢財,或進行對買家個人的騷擾或詐騙。如果買家收到快遞后,沒有及時的毀掉收貨單,而是隨便的丟棄,那么上面的買家信息也會被信息泄露師所利用。
例如,今年初炭巖在義烏調研途中,就收到一條標明是郵政局發出的短信。上面講:你的一個快遞被郵局扣留了,請打電話xxxx 聯系收取。打這個電話,被告知:從云南發你的一個什么卡,被北京某某公安局扣留,請打xxxx 電話聯系xx公安分局。再打這個號稱是xx公安分局的電話,卻發現很長時間無人應答。掛掉后再過一會兒,會有個手機號打過來,號稱是北京xx公安分局,但不是濃重的老北京口音或普通話,而是典型的南方口音……
信息泄露師,除了騷擾詐騙,還有的會通過技術手段在淘寶、京東、當當等網站上抓取買家信息,然后匯總售賣給專門的營銷公司。這些營銷公司又會在為他們的客戶提供EDM(郵件營銷)服務時將營銷郵件推送給買家。雖然有的買家覺得沒啥,但更多的買家還是擔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后而無安全感。
刪差評師
刪差評其實是個“古老”的行業了,在Web1.0時代就有。而在電子商務越來越精細化的時代,刪差評依舊會成為占據電商陰暗面的暴利行業。
一般的刪差評,一條會收費100~200元不等,很多都已經實現了公司化運作。很多專門的刪差評公司,年入百萬輕而易舉。
一般這些刪差評公司,都會通過賣家之間的互相介紹,以“口碑”的方式招攬客戶。他們實際采取實施的刪差評方式,有下述的幾種。
第一,有專門的溝通團隊,找到給客戶差評的買家。通過“親情”溝通,給錢許諾,甚至一定的威脅等方式,使買家自己修改。這種方式,其實跟合法的業務公關差別不大。
第二,以黑客的方式盜取買家的登錄賬號,登到購物平臺上,直接修改。因為一般的差評改為好評后,就不能再修改了。
第三,與淘寶小二勾結,可以把很久前的差評都改掉。在持續幾年淘寶強力的反腐力度下,刪差評師與小二勾結的方式已絕跡。
這些職業刪差評師,一般都采取后付款。也就是說,他們先“服務“,先將客戶指定的差評刪掉后,再收款。也許有人會想,反正不是什么正規的生意,他們刪掉后,可以賴賬不付款。確實曾有賣家這么傻乎乎的搞過,但發現同一條差評被刪掉后,又被改回了回去……真是!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江湖,有江湖的規矩。
衍生詐騙師
前面炭巖講的基于網絡電商生態的各種“師“,有的針對賣家,有的是針對買家。這些還都是針對電子商務鏈條上的,現在也有了針對詐騙鏈條上的”師“,不妨稱為衍生詐騙師。
最典型的衍生詐騙師,通過網絡招攬“無業游民“加入其團伙吸金(吸血,更合適)的隊伍。但這就跟落草為寇一樣呀,想入伙得交投名狀。好嘛,入伙費或注冊費也成了被詐騙的目標。
例如,有人以招攬退貨師為名,聲稱自己做了自動掃描不長期在線的賣家網店的軟件,交軟件注冊費就成為他們的“退貨師聯盟“成員,號稱都可以圍攻金皇冠。但是當”網絡游民“真的匯出注冊費后,就沒有任何音訊了,于是啞巴吃黃連,連牙花子打掉了都出不了個屁聲。這種以騙取注冊費為目的攬財,就是衍生詐騙師所為。
其他的衍生詐騙師的形式還很多,甚至每天都有新的形式出現。還有些都算不上是詐騙,只能算是畸形的衍生。例如有的大網店,安排了專門的客服崗,專門與給差評的買家溝通改差評,而且還設置了嚴格的KPI——改差評率。一般情況下,有KPI的地方就有問題,在月底KPI還完不成的情況下,這種客服崗就可以找自己的親戚朋友拍下足夠的商品,給足夠數目的差評,然后旺旺上裝模作樣的溝通幾句……至少自己崗位的KPI是達到了。這也是一種畸形的衍生,雖然不直接涉及錢財,僅為糊弄。
好啦!炭巖做電商陰影背后的江湖這個系列,就以本文結束。在炭巖走訪、調研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淘寶、天貓、包括京東賣家朋友的支持與協助,在此先表示最大的感謝!綜合這些朋友的評估反饋,平均至少有0.8~1.2%的銷售額是拿來打點這些非正常的網店支出,其實有很多的這種黑色支出,連賣家自己的都不能統計和分辨。如果以2012年中國網絡零售過萬億的規模來看,這個中國電子商務行業陰影背后的江湖,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