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3日,十月傳奇名店升金冠了,我們的團隊激動的截圖,互相轉告。的確,這對我們而言,這是非常艱難而又值得紀念的一瞬間。但說實話,此刻我的心里和平時沒有什么異樣,因為十月傳奇名店到今天升冠,跟許多商家相比是個相對緩慢的過程,沒有過在電商大環境中出現高速膨脹期,只是默默的、笨笨的一路向前慢行。我們一直努力不懈堅持的,是做一個優秀的服裝品牌,電子商務只是銷售模式,只是電子商務的模式對于商家的發展歷程有清晰的數據可考量。
艱苦的淘寶路
2006年3月我注冊賣家賬號,從一個人全能操作,到現在六十多人的團隊運作,感觸最深的有兩點:一個是堅持自己認定的方向;一個就是擁抱環境的變化,不間斷的學習。
走出校園的我就開始嘗試電子商務了,在網上買了一本書和一把雨傘,熟悉了網絡購物流程,摸索了付款、發貨方式和包裝方法,就開起了自己的小網店。
由于自己對服裝有獨到的見解,相信也存在著一個和我情趣相投的顧客圈子,所以從開始我就非常自信和樂觀,挑選有畫冊的系列服裝開始進貨,商品定位簡潔、柔美、知性,注重舒適度和品質。沒想到就這樣來了個開門紅,生意接踵而至,進貨、掃描圖片、編輯上傳商品信息、回復顧客提問、記錄交易、查賬、包裝、發貨……,每天忙得像個陀螺。
坐長途車進貨對于我這個暈車的人來說很折磨,到了進貨商家那里雖然已臉色慘白甚至嘔吐,但是還要打起精神來抓緊時間挑貨和進貨。無論是在當時還是以后我都從來沒有感覺到辛苦和厭倦,因為自己的眼光每天得到顧客的認可,無論收入多少,我都無比滿足和快樂,然后憧憬下一個更高的目標,我是那么的投入,活在自己忙碌的小世界里,無視了家人的反對和當時那個環境人們對網店的不屑。
轉型自主品牌
最初我對產品定位是銷售好品味、好品質的服裝,所以對進貨的貨源非常挑剔。但當時的環境真的讓人無法恭維,我們當時在廣州找到了一個比較高級的白領女裝品牌皚如airu。網絡銷售期間,其上乘的貨品特別受顧客歡迎,進貨量也越來越大,品牌銷售人員還詢問我店面開的有多大,雇傭了多少個店員,怎么銷售業績做得這么好,在得知我是在網上開店銷售之后,雖然沒有違背他們的價格和服務定位,鑒于傳統商家對于網絡新生事物的恐懼和種種顧慮,該品牌拒絕再為我供貨。
這次冷酷的打擊并沒有讓我氣餒,“夾縫求生”的倔強反而讓這次事件成為了我轉身建立自有品牌的動力。雖然我不是服裝專業出身,但卻從不把自己當門外漢,在學校就是時尚風向標,又有相當的繪畫功底,對喜歡的東西學習興趣濃厚、悟性高,于是開始了一邊求學,一邊繼續經營網店的奮斗日子。學成后著手建立了板房,開始了自己的設計并注冊了品牌“十月傳奇”,希望這個注重長久的名字能夠激勵我,給我無限的動力。
現在回想當時的設計和生產,雖然有許多生澀和不足,但我每天都在要求版師從工藝上看準線下品牌,這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要求在背后受到過質疑和嘲諷,但這就是我覺得必須一直貫徹下去的堅持,即使條件不夠也要盡力而為。不精致的產品即便銷售得再火爆也是暫時的,顧客心里自有一把尺子在衡量。
時間長了,十月傳奇積累起越來越多的老顧客,她們有教師、公務員、有醫生……,這是一批對產品和服務要求很嚴格的顧客,期間她們對我們無論是贊揚還是批評,都是對我們莫大的支持,鞭策我們繼續提高自己。
堅持誠信經營
我們的另外一個堅持就是誠信經營,曾經有一段時間電子商務興起了一陣炒作信用的歪風,賣家攀比信用等級,買家對高信用也有羊群效應,我想在這期間耐得住寂寞的商家一定是最終的贏家,所以我們的每個評價都是一個真實踏過的腳印。
前幾天我參加了深圳實體品牌服裝協會的一次會議,他們專門邀請了包括我們十月傳奇在內的4個女裝電子商務品牌,讓我們向實體品牌介紹一下自己的經驗,會議結束時,幾個實體品牌的商家找到我說:“我們關注你們十月傳奇很久了,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你這些年的一些堅持……”,真的讓我很感慨。
學會培養人才
說到擁抱變化,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可不是懶人可以駕馭的了的,期間經歷了好多的變化,站在商家的角度,平臺功能已經不知道變化了多少個版本,店鋪促銷模式、平臺活動、工具軟件的使用,交易的操作方式等等,要求商家必須擁抱變化,必須勤奮學習,且有很強的執行力來學以致用。
早期,店家都是自己慢慢摸索。還記得以前,自己研究商品上下架時間的分布,櫥窗推薦位的合理選擇,積極報名參加各種活動,僅是這三點做好了就能收到明顯的效果。后來出現了直通車,我又開始摸索研究服裝的賣點和顧客角度的需求點,推敲出一些細化的搜索詞。再到后來的鉆石展位,數據分析,這些東西要自學和鉆研,對新鮮事物要勇于嘗試。
此外,淘寶大學的課程囊括了電子商務的方方面面,夠專業也夠細化,學了就可以立即拿來使用。這個時候就需要積極培養年輕的團隊人才,交給他們來推廣和經營網店,大膽啟用他們來管理和運作團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熱情是強勁有力的,絕對強過第一代電商,也能適應更多新鮮涌出的事物,如果店鋪創始人再固步自封,那自己可真要變成企業最大的絆腳石了。所以,我最后的建議是:送新人學習,讓年輕人成長,他們的成長才能成就品牌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