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已經出爐的幾家大平臺促銷政策,表面上一路高舉高打,實則差異化端倪初顯,有的是“劍宗”,有的是“氣宗”。虛實之間,彼此不乏斗“狠”斗“勇”。如此死磕背后,各自的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當當:表面逆襲 實則借東風
圖書打頭陣,當當的信心來自對圖書的強市場控制力,以及圖書的高毛利。當當可以犧牲部分毛利換流量,一來可以拉動客單價提升,一來可以避開家電品類產品能力不強的短板。
當流量被抬升之后,當當則揮出第二拳,讓更多奔著圖書促銷而來的網購人群,看到當當的“尾品會”,從而借勢走量,也讓商家見識其更多元的用戶結構和流量冗余,從而為當當后期的開放平臺以及限時特賣模式沖開一個更大的豁口。
所以,當當網所聲稱的“逆襲”,并非真的要以此“絕地反擊”,而是抬升自身的服飾鞋帽等品類在平臺的地位,擴大用戶規模。
易迅:表面打京東 實則防京東
過去兩三個月,易迅不斷加碼配送,旨在用更快的速度拖垮京東。而現在,易迅則抓住京東的價格優勢,拼命做文章。比價系統也好,鼓勵用戶舉報也罷,易迅只想給外界造成一種聲勢,即“低價,且比京東低?!?/p>
看似處于極其猛烈的攻勢,實則是防守。作為海派電商的代表,易迅在過去也只是海派消費者認可的電商平臺,而京東,口碑已經傳遍全國。
騰訊控股后,希望以易迅為刀刃,QQ網購為刀背,向更大的領域擴張。鑒于QQ網購暫無力瞄準天貓等平臺,只得積攢勢能。所以,同為自營的易迅就勢必要與京東死磕。
抱有這樣的野心,卻要面對規模競爭的挑戰,只戳對方痛點顯然不夠。易迅要想盡快追上京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成為另一個“京東”。無論是其極力爭奪的北京市場,還是已經被京東廣告侵占的上海腹地,易迅只有等同于京東,才能以攻代守,穩固大本營的同時,邁向更多的區域市場。
京東:表面是攻 其實是受
6月份的京東突然由“攻”變成“受”,被踢館、砸場子,被“二選一”,被對手調戲“喂狗糧”……以往的霸氣外露,卻在店慶期間全然不見。這只能說明京東更專心了,心無旁騖要全力以赴做好年中促。
“618”之于京東的意義相當于“雙11”之于天貓。按照知情人士的說法,京東每年“618”過后,其平臺流量水平就會提升一大截,而后半年基本可以穩固在這個水平,即便天貓“雙11”期間,也基本不受影響。
京東今年的目標是沖刺1100億,6月的店慶是關鍵節點,也是一年中最大的抗壓測試。于是,6月份的京東更像是一個舉重運動員,其他人或者站在他的肩膀上,借力使力;或者成為兩邊的杠鈴,成為他的阻力,只有京東自己必須扛起所有壓力向上沖擊。
所以,外界再多干擾,京東眼下也只能“忍”字當頭——哪怕事后再反擊。
蘇寧:表面革命 實則洗腦
“雙線同價”,蘇寧顯然有意識的在淡化線上線下區隔的色彩。據發現,這次價格戰的廣告中,甚至沒有特別突出“蘇寧易購” 的字樣。
對于蘇寧而言,線上線下就是一個整體,單獨拿出任何一部分,都不能代表現在以及未來的蘇寧。從去年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到如今的蘇寧云商,與其說這是蘇寧由內而外的一場自我革命,不如說是對那些不熟悉互聯網的從業者和消費者來一次徹底的洗腦。
這個商業形態越來越難以定義的零售企業,讓任何人都難以作壁上觀,視而不見。它有連鎖店、有超級店、有商超、有電商平臺,有在線金融,未來它還可能是其他的業態。
價格戰之后,以蘇寧為代表的連鎖零售模式由蘇寧親自宣告終結,進而走向從有形化無形,最終成為多面體的全渠道零售時代。
天貓:表面做狙擊手 實則玩太極
天貓的“霸道”只是表象。業內人士評價原因有二:一是沒有一家龍頭企業希望后來者能夠順順當當地接替自己的寶座,所以,換做是誰,都有可能為之。二是天貓只是借“站隊”之舉打亂京東步伐,而自己則聲東擊西,玩起了另一個層面的東西——預售。
當所有人還將注意力放在比價、口水戰的時候,天貓早已搖身一變,讓用戶去決定商品價格,讓市場需求來決定供應鏈。
玩營銷天貓更擅長,但預售絕不僅僅是個噱頭。尤其是大家電這樣的高客單價商品而言,“砍價”更具吸引力,也更具買賣的彈性。雖然本質上仍然是團購,但從“雙11”的搶紅包,到“時光機”,再到“砍價”,天貓正在讓價格戰變得好玩,用戶黏性越來越長。在競爭策略上,天貓已經同其他平臺玩不再一個段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