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狀圖的定義來自于計算機領域,屬于數據結構的一種形式,說它是“樹”是因為它像一棵倒掛的樹,根朝上,葉朝下。可以說是最為常見的組織結構方式。大到政府部門的組織架構,小至書籍的章節目錄,樹狀組織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如圖1描畫了當前幾大科技公司的組織結構。該圖曾在微博上被多次轉載,先不論其內容正確與否,單從圖形本身看,可以發現除了Facebook和Apple以外,其他幾家公司的組織結構都是基于樹狀圖的。
在我們的電商領域,樹狀結構也是隨處可見。亞馬遜中國網站的商品分類導航界面,顯示了很清晰的三級樹狀結構。通過樹狀結構,亞馬遜為用戶提供快速瀏覽和查找商品的路徑,是一種良好的用戶體驗。而在淘寶賣家后臺,創建寶貝新品時選擇寶貝類別的界面,也有非常清晰的樹狀結構,用于管理淘寶海量賣家的海量商品數據。
樹狀結構的三特性
在數據結構的研究中,早已經將樹狀圖的基本性質說得很清楚了,在此不作贅述。我個人理解,樹狀結構在商品組織化管理中的應用,是由于它的如下三個特性:
1.可遍歷性:在樹狀圖中,除了根節點外,每一個節點都有一個父節點。對任意一個節點來說,從根節點必然存在著一條訪問路徑。這就意味著,通過樹狀結構存儲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被查詢追蹤到,而不會存在丟失的風險。
2.查詢效率高:在樹狀圖中,由于節點分層,因此查詢效率非常高。假設樹狀結構中,每一個父節點下有10個子節點,則百萬量級的商品,平均只需要經過六步就能查詢到,效率非常高。
3.符合人腦的自然思考習慣:樹狀圖的基本思想,就是“分門別類”,符合人腦的自然思考和記憶習慣。
由于樹狀結構的前述特性,它被極大量地應用于人類的社會組織中。不管是中國的省、地級市、縣、鄉、村還是美國的州、縣、鎮(市)、區結構,在行政區劃的組織上,全世界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樹狀結構;而本文開頭的圖1也列舉出了在零售領域內,企業的管理層級也是呈樹狀結構的。
采購管理的樹狀結構
商品的采購管理也是以樹狀結構來管理的。每一種商品根據其自然屬性,都會被劃分到某一個最低層的節點下面。在企業內部來看,可以與企業的結構樹結合起來,采用類似甚至是相同的邏輯。例如,一家綜合性電商公司,其電子產品事業部的組織結構,就是按照該事業部所管理商品的自然結構屬性進行劃分的,見圖2。
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子產品事業部下,分成了手機、攝影/攝像、電腦、其他這四大部門,而各個部門又細分成多個小組。企業的組織結構與商品結構保持一致,在業績考核、制定目標方面還是比較方便的。
組織架構與商品結構保持一致并不是一勞永逸的,不管是組織架構還是商品結構,都有可能發生變動。例如,近幾年MP3/MP4的整體市場銷量降低,所以會把原來MP3/MP4這一個大的商品類變小;再例如,數碼相機中原來只有單反相機和普通數碼相機,直到2010年后微單才慢慢普及開,現在也成為了一個主要的品類。是否要隨著商品結構的變化來調整企業架構,這是很靈活的。
商品展示的樹狀結構
除了企業內部管理,樹狀結構也被應用于商品的展示方面。例如亞馬遜的分類導航界面,也是一個樹狀結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商品展示所使用的樹狀結構和商品采購管理所使用的樹狀結構是有區別的。
首先,這兩者的組織原則不同。商品管理的樹狀結構雖然也會盡可能地貼近人腦的自然組織方式,但是企業的組織架構會影響到它。例如小家電這一類商品,既可以劃到電子產品中,也可以劃到家用產品中。
其次,從樹本身的結構來看,商品管理的樹狀結構中,每一件商品只可能有一條搜索路徑,而在商品展示的樹狀結構中,每一件商品則可能有多條搜索路徑。說得通俗一點,可以理解為,對于同一件商品,用戶可能認為它具有多種屬性。舉個例子來說,SD卡,既可能是手機的配件,又可能是電腦的配件,還可能是相機的配件;再舉一個例子,沖鋒衣既屬于服飾,又屬于戶外運動用品。在亞馬遜的商品詳情頁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件商品的搜索路徑,例如《古文觀止(繁體豎排版)(套裝上下冊)[平裝]》這本書,就有三個搜索路徑:
導航欄第2排:圖書→人文社科→國學→集部→別集;
導航欄第3排:圖書→人文社科→語言文字→漢語→古代漢語;
導航欄第4排:圖書→套裝書→語言文字。
商品管理和商品展示,都使用了樹狀結構管理。對于同一批商品,維護兩個樹狀結構,特別是在商品量非常大的情況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大多數的企業應用中,商品管理和商品展示的樹,往往共享同一層最小子節點。如圖3所示,1-16就是樹的最小節點,在管理目錄中,9的搜索路徑只有一條,即3→2-1→1-3→9;而在展示目錄中,9的搜索路徑有4條,例如3→2.2→1.3→9,3→2.1-→1.2→9等等。可以這么理解,把SD卡歸類到便攜式存儲卡這一最小子節點中,然后發布到展示目錄中的相機配件、手機配件、電腦配件中去,這樣可以方便用戶的查找,但是在實際的管理中,一般放在相機配件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