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你錯過了淘寶,今天還要錯過微商嗎?”從最初的朋友圈洗腦廣告到央視曝光微商傳銷。其中有不少的上班族學生黨和全職媽媽加入了微商這個行業,等待著從上級代理商那里拿來的產品給他們帶來滾滾財富。
然而不久之后,她們卻發現錢沒賺到,反將大量資金堆積在囤貨上無法動彈,因反復吹噓產品、在朋友圈*屏,還被朋友拉黑。最后,連她們的上線經銷商也宣告虧本退出。孤家寡人、口袋干癟之余,她們長嘆:微商到底賺不賺錢?到底誰賺了誰的錢?
典型案例:做微商,虧了本,還壞了朋友情
近日,應屆大學畢業生小盈講述了她做微商代理的失敗經歷。
眼看著同學紛紛找到工作,小盈尚待業卻不著急,她決定做微商。微信代理護膚品不靠譜,思來想去,覺得做服裝代理不錯,畢竟衣服質量好壞,肉眼看得見也摸得著。在貨比N家后,小盈選了價格略高的賣家,該賣家在微信第三方平臺申請開設的微店還有分銷提成以及發展下級經銷商的功能。“月入10萬、一年買房不是夢”“服裝質量很好,同事都說是正品……”看上級經銷商各種微信圖片,小盈覺得收入和產品品質都有保障,最終交了500塊代理費,正式成為N級下線代理商。
因號稱韓國進口,衣服單件四五百元,大家都覺得太貴,代理多天只賣出了兩雙韓版運動鞋。但即便是這樣,最后還是出事了。
第一個同學買的鞋寄到后,發現實物和圖片完全不一致,上家說發錯貨了,讓換貨。這雙剛寄出,另一個朋友收到的鞋線頭明顯,鞋底上都是膠水,鞋底與鞋面還有點開膠……
同學要求退貨,小盈又去問上家,這下上家不認賬了,責怪小盈不會做生意,這點小事都解決不了。小盈堅持要退貨,對方則堅稱是韓國正品,但又拿不出任何證明;否認存在質量問題,表示非質量問題不退貨。既然這么不講理,小盈表示自己不能繼續做代理了,要求退代理費,結果也是拒絕,還說微商平臺經營本就成本不低,當初就是為防止代理中途不做,才讓交代理費的。
最后,小盈自掏腰包彌補兩個同學700多元損失,500元代理費也打了水漂。“誰賺了誰的錢?那還用說?平臺賺代理商,上家代理商坑下家代理商,能坑一個是一個。”小盈這樣說。
“微商都是坑!”這樣的說法或許有失偏頗,但微商經營成本不低卻是事實。記者一名多年任職省內知名高校的同學,前段時間帶著學生高調微商創業,最近宣告失敗。問及緣由,除了第三方平臺未盡到合法審核的義務、微信方面監管真空,最重要的是第三方平臺的收費問題,*排名、產品推廣,每一筆單子都被平臺雁過拔毛。
做母嬰產品的王靜最近也匆匆結束了微商生意,總結原因,她說,“以為自己有公司,可以做一下京東微店,結果打理店鋪的成本高昂,什么保證金、傭金……”據她介紹,在該平臺,傭金設置越高,在平臺的搜索排名越靠前,這經營原理與淘寶店相似。結果,經過平臺層層盤剝,原本預計的利潤豐厚變成了利潤微薄。最后賺到一點可憐的利潤,只夠拿來**。”“目前正轉讓店鋪。”王靜這樣說。
究竟是誰賺錢了?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微商都是使用第三方平臺的建店工具開設一個店鋪,然后把店鋪里的商品通過微信分享到公眾賬號或朋友圈。對所售商品進行詳細介紹,還設置層層代理分銷、代理商逐級計算提成,支持微信等多種支付形式。比僅在朋友圈發圖片配簡單文字、采用線下交易、銷售渠道僅靠個人朋友圈的傳統微信經營方式更便捷、科學、有效。
也正因此,第三方平臺風起云涌。目前這樣的建店工具有很多,例如時間較早的 “口袋購物微店”(也叫“微店”)、微信官方推出的“微信小店”、京東旗下的“拍拍網微店”和京東微店,還有微盟旺鋪、有贊(原口袋通)等建店工具大行其道。
對于目前微信第三方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速度,業內資深電商人士提醒,目前微店還處于需要各方共同去培育市場的階段,因此騰訊沒有太過于干預,而是鼓勵各方勢力做“內部開放式”競爭。無序狀態下“亂”字當前,想走微商之路致富的親們,還是要睜大眼睛看清楚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