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垂直電商,個人覺得會有以下的五個方向:
1、入駐各大平臺是趨勢。獨立建站、買流量的成本高,進入平臺就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目前活著的電商,除了唯品會、聚美優品、樂蜂等少數幾個電商外,包括優購網、酒仙網等均入駐了天貓、京東等平臺。因為對于垂直電商來說,平臺的人流量大,付出的“成本”更經濟。
2、做平臺的垂直電商更加困難。代表如唯品會,算是一個平臺。另一個代表是樂蜂網,除了賣其他品牌的化妝品,還有自有品牌。但樂蜂還是一個平臺。對于平臺來說,除了建站、流量貴,最重要的是模式。你是否能通過這個模式,來形成聚合,從而達到一個高粘性和重復購買,光靠賣標準品,賺差價肯定是不行的。必須在標準品上再加一些想象空間,剩下的這三家都有自己的基因:唯品會是非標品+限時;聚美優品是標準品+搶購;樂蜂是:品牌+自由。仔細剖析這三家的模式,已經不單單是買貨、賣貨。而是在商業模式上重新設計,以構建自己的護城河。
3、線下的渠道商將進一步往線上滲透。這個代表就是百麗,除了擁有多個自有女鞋品牌,百麗還是耐克和阿迪達斯在國內最大的代理商。對于線下的市場,百麗已經是一個龐大的渠道商。擁有強大的資金、貨品等優勢。在電子商務已經不可逆的時代,類似百麗這樣的渠道商,必然會進一步向線上滲透。早些年的蘇寧、國美,即是例子。
4、自有品牌的垂直電商將不斷涌現。雖然流量越來越貴了,但和線下相比,互聯網還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例如這幾年涌現出來的淘品牌。幾年之內,名聲已經覆蓋全國。雖然目前的淘品牌存在一些問題,但我們不應該拋棄淘品牌的所有亮點。線下的傳統品牌,今天能在天貓上一呼百應,一個月輕松賣了1000萬、2000萬,但不要忘了線下這些品牌的那些成本,這些年付出的廣告費,恐怕只有號稱晉江頻道的CCTV5才知道。
互聯網的優勢是可以不受地域和貨架的限制,超越地理的概念輻射人群。不僅大眾的需求可以做大規模,例如三只松鼠。原本小眾的風格,通過互聯網也能聚合足夠多的用戶,例如自有品牌裂帛。另外,對于垂直電商來說,自有品牌也相當于一個垂直電商。例如三只松鼠和大樸網,兩個都有自己的獨立網站,但賣貨是多個平臺進行的。區別是,前一個人們往往成為淘品牌,但共同點都是互聯網品牌。
之前倒掉的垂直電商,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有的是品類的問題,有的是團隊,還有的是兩種都占了。但不要把倒掉的公司歸結為行業的問題。垂直電商,尤其是自有品牌的垂直電商,未來還會層出不窮。
最后,至于作者所說的網購深度不夠,我覺得這不是垂直電商發展不好的原因。以前看過一句話,叫“消費者永遠是對的”,對商家來說,不應該強迫消費者去選擇。消費者需要什么服務,商家提供即可。至于商家非要通過自己來“教育”消費者,當然不是不可以,可能時間和金錢的成本都比較大。
平臺類的電商,就是線上的商業地產。天貓就像一個線上的萬達廣場,垂直電商,就是那些特色的小店。既要有萬達廣場,也可以有特色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