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透露,微信公眾號注冊及運營將在10月份完全開放,針對服務號收取每年3000元年費,并提供各種接口。此后,微信公眾平臺將正式開啟商業化。
此前,微信為防止營銷泛濫,采取一系列限制公眾賬號泛濫的手段。如申請公號提交身份證信息、封殺草根大號、認證需同步微博、推送內容前置審核、開發接口需申請等等。
自微信5.0開通微信支付以來,業內人士對于微信商業化就有各種猜想,微信開啟商業化的腳步可說是步步為營。
先是用微信5.0吊足了大眾的胃口,掀起了不小的旋風;5.0推出后,人們在微信掃一掃到微信支付的閉環中,仿佛看到了商業化的前兆,而將公眾號折疊,以及服務號和訂閱號的區別,如今看來可能是為公眾平臺商業化所做的鋪墊。
之后,通過以陳坤為代表的明星會員模式,嘗試收取會員費等,進行商業化試水;接著推出騰訊微生活,進軍O2O市場。
而公眾號的開放,則意味著,微信官方對營銷的態度明確,商業化正式開啟了,引導營銷走上“正道”,更多的服務號將可以借助微信這個平臺發聲。
結合此前推出的微生活會員制,可以想像,未來的微信商業化模式,可能會成為及服務眾包、社交、支付等等于一體的閉環。也許正是因為對微信的商業化“野心”有所預見,淘寶等電商才會在微信5.0推出不久,就下令封殺。也許還會牽動電商、微博等的營銷方式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