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通訊詐騙,最容易受騙的是退休在家養花的老同志嗎?不,權威報告顯示,最好騙的,居然是90后,尤其是19歲小鮮肉。
12月26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2017網絡新楓橋經驗高峰研討會上,國務院聯席辦錢盾反詐公益平臺、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螞蟻金服集團安全部聯合發布了一份《2017中國反通訊網絡詐騙報告》。
錢盾是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簡稱國務院聯席辦)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開發的面向全民、免費使用的“反詐神器”,覆蓋手機端、PC端、Pad端。
90后成詐騙受害者主體其中大部分是學生和寶媽
報告顯示,在所有受騙人群中,18-25歲占整體受騙者52.4%,其次是26-30歲,占整體的21.4%。而19歲,是受騙的最高峰值。
這是為啥呢?報告指出,通訊詐騙中,網絡詐騙日益增多。所以,被詐騙者普遍年輕化,因為要會熟練使用網絡,才會被騙吶!
而在所有通訊詐騙案件中,“兼職**詐騙”位居第一,占整體通訊網絡案件量的27.77%。其中,18-25歲**被騙占59.6%,19歲則是**被騙的年齡分布最高峰。未成年受害者的比例也占到了5.4%。
“很多是一些剛入學的大學生。” 錢盾反詐平臺安全專家沈杰表示。
前不久,大學生王安(化名)在社交平臺看到一則兼職**的信息,就聯系對方*了第一單109元,對方立刻返還114元。輕輕松松就拿到5元的提成,王安隨后從下午4時至5時一共轉了4筆錢共計12000元,此時對方稱這個單必須轉雙份不然拿不到錢,王安情急之下找老師和同學借了12000元又轉給對方。后對方失聯,王安才知自己受騙。
據分析,**詐騙中,受害人與犯罪分子溝通的主要渠道是QQ/微信,占比高達88%。
同時,報告提到,與一般通訊詐騙不同,**詐騙受害者中女性遠高于男性,女性受害者數量占比高達63%,幾乎是男性受害者數量的兩倍;不僅如此,女性的平均資損也比男性高出42.4%。沈杰表示,**人群中,在家奶娃的寶媽們,也是很大的一個群體。
如何更好地防范?沈杰表示,錢盾一直以來都在做努力,包括攔截**詐騙短信、加緊防詐騙的產品研發等。但目前,大部分**詐騙轉移到QQ、微信甚至微博中,希望聯合這些平臺一起來治理,讓年輕人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年輕人的防護意識,共同構筑防范通訊網絡詐騙的全流程屏障。
工作日騙子更活躍廣東詐騙短信最多
《報告》還提到,接到詐騙短信最多的是廣東省,且相較周末,工作日騙子更加活躍。一天中,詐騙電話活躍高峰時間段集中在上午9-11點,下午14-18點。而到了周末,詐騙電話量銳降三成。
沈杰分析,這個時間點,受害者一般都是一個人,家人不在身旁,所以容易受騙。此外,現在很多詐騙都是公司化運作,這個時間點,也是騙子們的工作時間,所以詐騙電話在工作日的數量,要比周末多。
據此,沈杰提醒,這個時間段遭遇詐騙的幾率更高,接到不明電話一定要謹慎,特別是像陌生人轉賬之類涉及金錢交易的,不要輕信,凡事多向家人確認。
“經過公安部等政府部門的治理,2017年通訊網絡詐騙案件相比2016年有非常顯著的改善,整體案件量下降近2成,詐騙電話、短信等接收量也明顯下降。”接下來,沈杰表示,希望借助“楓橋經驗”讓更多人參與到反詐騙中來。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的“楓橋經驗”,成為全國政法戰線膾炙人口的典型。而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希望用“新楓橋經驗”,使得打擊“網絡黑灰產”的行動更加有效,為網絡安全與治理探索群防群治的社會綜合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