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怎么改變了革命老區金寨的命運?1000家種植元陽紅米的特困戶如何實現月銷百萬?人工智能如何應用于生豬養殖、蘋果及甜瓜種植?這些都是過去這半年阿里巴巴CEO張勇非常關心的問題。
2018年7月10日,阿里在湖畔大學發布第一份脫貧半年報。張勇在交流會上分享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進展。半年之前的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投入100億元成立脫貧基金,還將鄉村脫貧上升為集團戰略業務,將重點在教育、健康、女性、電商、生態五大領域開展。作為阿里巴巴集團的CEO,張勇的脫貧KPI很自然的就是“電商脫貧”。
脫貧和扶貧只有一字之差,卻是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本質區別。張勇認為,脫貧不是額外承擔社會責任,也不是公益,而要像創業一樣去打這場脫貧攻堅戰。
為了讓脫貧有節奏有成果地進行,2018年1月,張勇還跑了趟重慶,在電商脫貧論壇上正式宣布了優先選擇的十個電商脫貧樣板縣。“一縣一品”重塑了整個供應鏈,讓鄉村也有了新零售。他說,阿里淘鄉甜已經創造了不少網紅品牌,重慶“秀山土雞蛋”,陜西“柿餅”或云南元陽“紅米”。不久的將來,阿里還會仰賴大數據,讓農業整個鏈路更有規可循,造更多“授人以漁”的“魚塘”。
張勇認為,電商正是這個時代的基礎設施,只有通路的地方都通電商,才能為其它幾條脫貧業務線的發展提供基石。“最終一定是通過這些樣板,不僅幫它們賣出去,還能形成產業標準。”
人們在天貓、盒馬、大潤發、銀泰買到的很多農產品和生鮮,背后正是一個個電商改變貧困的故事。這些產品來自云南元陽、安徽金寨、新疆巴楚,四川阿壩,跨越了中國的五個時區。很多優質農產品往往生長在條件惡劣、商業和基礎設施都很薄弱的貧困地區,脫貧挑戰很大,但價值和緊迫感更大。
阿里新零售正加速解決這些棘手多年的問題,讓這些產品跟千千萬萬的人關聯在一起。
“伴隨電商走向新零售,不僅給農產品搬到線上,也能幫它找到線下。”張勇說,“市場的機會就是脫貧的機會,市場需要什么溝通方式我們就用什么溝通方式。”
這些偏遠地區的農產品既可以通過線上(天貓、淘寶、阿里巴巴)、線下(盒馬鮮生、大潤發、三江)拓展渠道;依托螞蟻的金融服務;未來還能通過阿里生態大數據在種植、加工、銷售、農資、農機等大農業領域全面展開合作。
元陽縣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遺產地,也是國家級貧困縣。阿里聯合政府篩選出1000家紅米種植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嚴格按照哈尼族所傳承天然“有機化”標準方式種植。如今月均銷售破百萬,截止6月共帶動整體銷售上千萬。
老區金寨也在被獼猴桃這種尋常水果改變。革命老地金寨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貧困發生率高達11.2%。2017年至今完成了150戶貧困戶,300畝標準化基地的建設。
新疆巴楚(南疆)屬于深度貧困三區三洲的貧困縣。阿里“農村淘寶”聯同合作伙伴,打造“巴楚留香瓜”區域品牌,設定“一藤兩瓜”的種植標準,結合“天貓沙漠蜜州”標準化農場模式。合作成立的脫貧合作社幫助500貧困戶畝均收入從400元提升到3600元。盒馬,易果等新零售渠道共同實現了對產地的包銷。如今,一支30人的青年技術服務隊不斷壯大,將種植技術推廣給更多農戶。
2017年,阿壩州已有300多位淘寶電商從業者,承擔著當地大約三分之一的水果銷售,2018年的銷量將翻一翻。從去年開始,全阿壩通過電商走出去的商品大約占三分之二。村淘聯合當地果農做精品,保證上市的櫻桃甜度不低于18度,果徑不小于25mm 。
這樣的故事每一天都在增加。半年來超過1000名阿里人,在全國調研近100個貧困縣域,近1.5萬人次奔赴在路上。
張勇一直倡議技術和商業的融合,用商業和科技的思路做公益。“阿里有各種電商業務,但本質上是一家互聯網和技術公司。”2018年6月7日,阿里云ET農業大腦正式發布。它能將人工智能與農業深入結合。目前,阿里云ET農業大腦已應用于生豬養殖、蘋果及甜瓜種植,已具備數字檔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農事分析、全鏈路溯源等功能。
中國的經濟增長常常被描述成一系列令人驚嘆的數字,在中國激增的中產階級群體的另一面,這個國家依然有龐大的貧困人口。未來,阿里所主導的電商脫貧會為這些貧困地區帶來本質性變化,大山深處的村莊也會成為最先進的農業試驗田。
“我們總講換道超車,也許可能在‘訂單農業’這樣的新賽道上會出現。脫貧路上我們要做創造者,要有決心、恒心和耐心。”張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