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分“油頭”,皮鞋擦得锃亮,白襯衫,西裝褲,腋下夾個公文包……
2003年,二十出頭的姜偉剛剛從一家國企辭職,打了個飛的,從西安來到杭州,準備面試一家企業的IT崗。
“我當時在門口,看公司里的人都穿T恤、短褲、人字拖三件套。”姜偉懷疑自己是不是遇到了騙子。
走進去之后,面試官Lucy給他做了個職業測評,結果顯示是“老虎”。老虎代表著“刺頭”。
攝于2016年深圳
面試以常規的“結果會在幾天之后通知你”結束,但姜偉沒走,直接問Lucy:“你們能不能現在就告訴我面試結果,我從西安來的,如果沒有通過,我下午就買機票回去了。”
16年后,姜偉坐在自己IT基建設計建造的辦公室里,留著小胡子,T恤配短褲運動鞋,說“后來才知道當天面試我的Lucy就是彭蕾”。
在阿里,他更為人熟知的是花名“縹渺”,這些年,他從網商論壇布展搭寬帶,給馬云翻PPT開始,跟著公司一路走南闖北,他負責的IT基建打造了遍布全國各式各樣的樓宇,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阿里巴巴辦公樓。
“公司就像個大網吧”
和往常一樣,姜偉一身襯衫西褲,拎著公文包準備去新公司報到。從工作一眼就能望未來幾十年啥樣子的的國企單位辭職之后,這是他第一天擁抱電商。
“電商是干啥的?不太知道。”他只知道,自己的工號,1634。
2004年團隊
起初,IT團隊叫“MIS”,只有五個人。一人管郵件,一人管電話,倆人管內網,姜偉負責客戶端和網絡的支持。走出養老舒適圈跑到創業公司,光憑一股子熱血只能混個初級兵。姜偉硬是逼自己上了個“大五”,每天晚上都在公司里頭閉關到12點,也不愁大后方的問題,單身的他說“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嘛。”
那時公司正在經歷一個特殊的時期-非典,“MIS”團隊扛下了全公司員工的家庭網絡搭建任務。“不是每一個員工家里都有網絡,有電話的。”在家里打仗,沒有槍可不行。MIS團隊的所有成員都行動了起來,到員工家里一個一個拉網線,拉電話線,硬是保住了阿里巴巴在非典期間業務沒斷。
所以搞IT到底是拉網線的還是修電腦?是不是像《IT狂人》里演的那樣接到電話就條件反射問兩個問題“重啟了嗎?電源線插了嗎?”看看姜偉來公司干的活兒就知道了——早期公司防病毒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處理病毒郵件帶來的全辦公室網絡癱瘓,他們只能一個一個電腦手工查殺病毒,一臺電腦處理下來要20幾分鐘,一查就是兩個通宵。
更多時候,姜偉是啥活兒都干的。起初公司的重點全放在了業務上,基礎網絡建設和員工的安全意識都非常薄弱。姜偉作為項目PM牽頭國內知名安全公司對集團辦公網做了第一次的安全測評,發現在來往郵件、個人信息等方面存在不少安全漏洞。“密碼都很好破解。這哪行啊?”
改,必須大刀闊斧地改。
2005年,國內計算機網絡安全人才還特少,姜偉作為安全項目的PM,從國內安全領域挖來了業內資深專家,和IT的人一起,成立了阿里巴巴安全部門的雛形。多年以后,支付寶、淘寶雙十一、天貓618、這只訓練有素的紅藍軍隊如影隨形,鑄成了一道鋼鐵長城守護著阿里巴巴的每一項業務,他們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阿里紅藍軍”。
“跟著這個人就對了”
那個從湖畔馬云的家里開始的創業故事被津津樂道了很多年,可當年姜偉所在的IT團隊把馬云家改造成辦公地點的時候,關于未來的想象是極其模糊的,在2003年,進創業公司怎么看都像一場賭博,把前途和命運全押在這家公司的未來上。對于電商,對于互聯網,姜偉云里霧里。
正逢公司舉辦第一屆網商大會,IT團隊派了他全程支持,于是姜偉就跟著馬云,開始了近一年的顛沛差旅,也是自那時開始,他撥開層云,心中輪月愈發光明。
2009年財富論壇
“我負責全部的后臺支撐和現場網絡支撐。”姜偉人又高又壯,當然什么活都得跟著幫忙干。那時沒有PPT的翻頁筆,演講的時候翻PPT全靠和演講者配合。姜偉全程狀態緊繃,生怕會錯了意或是沒看清馬云的眼色,提前或是延后翻頁。
演講臺上那個男人對中國互聯網未來的想象,對供應商出口生意的改革。幾句話是那么的擲地有聲,讓姜偉和臺下的人一樣聽得入迷。他開始相信描繪的美好藍圖,相信這個剛剛嶄露頭角的公司真的可以干成一番大事。那次的大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姜偉很多年——繼續留在阿里,是對的。
信念的種子埋下,畫面開始快進。租華星科技辦公樓,夏季限電,為了維持電腦供電切斷空調,給每個員工分冰桶發風扇的日子過去了;阿牛過江(阿里巴巴遷址濱江),IT團隊花了四個周末給所有數據做遷移和備份環境,使搬遷業務不中斷,網絡系統無縫切換的日子過去了;收購雅虎,和對方IT團隊暗搓搓的比試,發現和對方實力不相上下的快樂日子也過去了。這些年,周圍的人來來走走,如果非要把哪一幀定格放大,建立阿里廣州分公司的那些時光最值得回憶。
2009年廣州中華Office開業
2005年,姜偉隨著一支小分隊到達廣東,把集團誠信通本地化呼叫業務帶到了廣州財富中心,半年之后,阿里廣州分公司正式成立。隨后,以廣東為中心,阿里巴巴在廣東,福建各地部署兵力,先后建立了20多個辦事處,而這每一個辦事處的成立,都少不了姜偉的身影。
為了給公司省錢,姜偉基本不住在當地,趕最早的一班大巴到鎮子上,給辦公室裝上配置當時最好的寬帶和電腦。不只是網絡,還有辦公室的圖紙設計,強弱電機房布局設計,都要他親自把控,最后匆忙離開,趕最后一班大巴回家。
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內地,阿里業務宏圖點點鋪開,匯聚成海,姜偉的那些樓宇設計、建設實施的經驗也給后來的外包公司賦予了強大的能量。在廣東,姜偉同時收獲了愛情,家里搞裝修,他不讓旁人插手,自己把設計圖紙一丟——按這個來就完了。
從IT到DT,永遠是新的
“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2014年三月北京的一場大數據產業推介會上馬云這樣說過。
阿里巴巴正處在數字經濟變革的浪潮之巔。姜偉所在的IT基建團隊也深有體會。
“如果集團是海陸空三軍作戰的化,我們團隊就是工兵。”從電商大會到云棲大會,從西溪園區到北上廣辦公樓,再到海外北美歐洲的office,阿里巴巴的體量在呈幾何倍數的增長。而這些樓宇的新建,搬遷,改造,維修都是的經姜偉團隊之手。這份工作龐雜又細碎,可卻是阿里巴巴的戰壕和家,容不得出錯分毫。
從IT到DT,不止是樓宇基建,更是人物場的數字化,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企業運營管理體系的變革。對于阿里員工來說,變革體現在辦公生活各個最不起眼的細節之中,如每一間辦公室都有的無線投屏和視頻會議系統,方便全球員工可以隨時隨地更高效的溝通;智能的控燈、控溫系統可以更加環保和人性化;智能會議室,可以檢測到會議室的實時使用狀態,主動釋放空置的會議室,顯著提高會議室的使用率;企業智能,就是讓每一個員工都能近距離地享受智能。
“還有我們的人臉識別系統和自己研發的WIFI系統,都比市面上很多現有的更靈敏,穩定和快速。”現在在阿里園區中,員工*臉出行、吃飯甚至是取快遞,WIFI覆蓋到園區每個角落,即使是在全球任何一個辦公室辦公,都跟在西溪園區一樣方便。還有像內外小蜜這樣的智能辦公助理、Teamfile在線協同與存儲產品等。便捷安全的背后是姜偉和他的企業智能兄弟們,正在用最前沿的技術手段做羽翼,呵護著阿里的成長。
2018年IT基建團隊
“每天都有新的東西要學,不然就要落后了”姜偉似乎回到了剛剛入職的狀態,每天都在補課,新的技術產品,新的設計理念,新的建設實施標準和體系。他帶領著團隊為集團在全國各地選址,設計、實施新的園區,每時每刻都有新的盼頭。
雖然是70后,但如今,姜偉的談吐穿著和身邊的90后竟看不出一點差別。在阿里巴巴那間項目會議室里,智能屏幕的光打在他的臉上,上面自動滾動那過句經典的阿里行話——“阿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阿里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抱變化。”
擁抱變化,怎知未來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