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4日)上午10點18分,歷經17輪競買、8次延時,A股公司江蘇新寧現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寧物流”)部分股權的第一次拍賣落錘,成交價561.6131萬元,標的是679914股、0.15%的股權。
最終的成交價,相當于8.26元每股,而截至今日收盤,新寧物流的股價為9.68元,八五折買A股股票,也是很劃算了。
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幾天,新寧物流第一大股東、蘇州錦融投資持有的10.38%股權將分四批拍賣,總估值超過2億元。
去年5月,劉強東控股的京東振越花了近4億,拿下了新寧物流10%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當時還有媒體說,這下,順豐系、通達系、京東系三大物流巨頭在A股聚齊了。
沒想到,短短一年后,由于負債、合同糾紛,新寧物流控股股東的股權被凍結乃至拍賣,公司的控制權也面臨易手的尷尬局面。
這個燙手山芋,京東要繼續吃下去嗎?
第一大股東花落誰家?
新寧物流股權的首次拍賣,18萬人圍觀。這么多人關注,一個重要原因是,拍賣結果將決定誰是新寧物流的“新老板”。
來做一個算數題。
在股權拍賣之前,新寧物流的股東分別是:第一大股東蘇州錦融,持股10.38%;二股東京東振越,10.00%;三股東曾卓,持股8.28%。據企查查,京東振越的實際控制人及大股東是劉強東。
在阿里平臺進行司法拍賣的,是曾卓持有的0.15%股份,和蘇州錦融持有的10.38%股份,共計10.53%。
新寧物流的創始人、董事長王雅軍主要通過蘇州錦融控制公司,他和曾卓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直接、間接控制了公司21.04%的股份。
這次司法拍賣后,王雅軍能控制的公司股份就只有10.51%。而且,據新寧物流的公告,王雅軍控制的這部分股權還在凍結中。
拍賣后,會出現三種結果:
其一,股權被除京東振越之外的其他買家分散拍走,注意,是分散拍,則持股10.51%的王雅軍還是新寧物流的實控人。
其二,此次分五批進行的公開拍賣的10.53%股權,全部被第三方吞下,那么這位神秘人將以0.02%的股權優勢,搖身一變,成為新寧物流的第一大股東。
其三,只要目前持有10%股權的京東振越在接下來的四次拍賣中得手任何一次,它就會成為新寧物流的第一大股東。
有意思是,蘇州錦融持有的股權沒有打包成一次性拍賣,而是被分成了四次,降低了被一個買家拍走的可能性。為了保證控制權不落入旁人之手,新寧物流似乎做了最后一次掙扎。
此次拍賣,標的股權的起拍價為拍賣前20個交易日股價均值的90%。九折買下一家A股公司的控制權,似乎是筆好生意。
何以淪落至此
新寧物流擁有始創于1997年,2009年創業板上市。它以電子元器件保稅倉起家,拓展到家電、消費品,經過20多年發展,在華東、華南、西南等區域都設立了倉儲、關務、運輸網點,業務遍布全國。
這么一家老牌的物流公司,是怎么淪落到股權拍賣的?
答案:債務。
根據新寧物流的披露,公司股東蘇州錦融、曾卓多次把股份質押給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涉及債務總額超過3億。
此外,一家名為山東啟宣電子的公司,因為合同爭議,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出了仲裁申請,涉及金額1.76億元,直接導致王雅軍、曾卓持有的新寧物流股份全部輪候凍結。
新寧物流的營收、利潤也都不容樂觀。
2019年,新寧物流營收近9億,同比下跌14%,巨虧5.8億,同比暴跌1001.27%,這是五年來虧得最慘的一次。
今年一季度,新寧物流的財務情況也沒有好轉,營收1.63億,同比下滑近三成,凈虧損501萬。
從財報上看,新寧物流已經開始縮減人員開支。2018年底還有3355名員工,到2019年底,就只剩下2706名,減少的600多人中,研發人員占了一半。
無論從哪方面看,這都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燙手山芋還是下蛋母雞?
去年5月,新寧物流宣布獲得京東物流3.76億戰略投資,作為交換,王雅軍、曾卓通過股份轉讓,給了京東振越10%的股份,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京東集團副總裁傅兵也順理成章地進了新寧物流的董事會。
今年3月,京東又把2名派駐董事換成了京東物流技術發展部2025實驗室負責人者文明,和京東物流KA及銷售發展部新業務拓展負責人楊海峰。
新寧物流和京東物流的合作始于2018年,涉及智能倉儲、冷鏈物流、車聯網、跨境電商等多個板塊。二者業務的重合度很高,雙方的牽手,還曾被視作京東物流系在A股的布局。
而對新寧物流來說,引入京東的投資,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
看到現在被債務、營收搞得焦頭爛額的新寧物流,不知道京東物流會怎么評估當初的選擇。
對這次股權拍賣放任不管吧,新寧物流控制權可能落入第三方手中,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