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收入要增加了。
近日,包括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極兔等在內的多家快遞公司紛紛發布派費上漲消息,自9月1日起,全網快遞員派費每票上漲0.1元。
去年以來,快遞行業價格戰持續,在義烏,甚至出現過“8毛發全國”的低價。快遞企業們“流血”搶市場,不少終端網點與派送員們都有苦難言。
好在,今年4月份以來,政府部門密集表態。7月10日,國家七部門更是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制定《快遞末端派費核算指引》,督促企業保持合理的末端派費水平。
此次派費調整,無疑是對上述文件的積極響應。快遞公司們還表示,增加的派費都會直接發給快遞員。
派費上漲,也是快遞價格戰終結的一種信號。已有數家快遞公司表示,要讓價格回歸理性,為客戶提供更大價值。
讓快遞員每月多掙幾百塊
快遞小哥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塊:派費(派件費)和收件費,其中派費又是大頭。因此,漲這1毛錢,對多數快遞小哥們來說,每個月收入至少能漲好幾百。
8月27日,中通在內網發出通知,宣布自9月1日起,全網末端派費每票上漲0.1元,全國所有中通網點現有支付業務員的派費標準不得下降。第二天,圓通、申通、百世、韻達、極兔也紛紛跟進,同樣是每票派費上漲0.1元。
如以快遞員每月5000票的派送水平計算,這一政策將為快遞員每月增加500元收入。
中國郵政快遞報社3月22日發布的《2020年全國快遞員基層從業現狀及從業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超五成快遞員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月收入超過1萬元的僅占1.3%。
《天下網商》此前曾采訪一名新一線城市的快遞“跑單王”項凱,在他工作的區域,小區派費一單1.2元,寫字樓派費一單9毛錢,扣除派件罰款、電話話費和短信費、快遞柜使用費以及車費等開支,平均一單下來,快遞員凈賺不到1元錢,并且基本沒有“五險一金”。項凱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全月無休地派件9800多票、收件1000多票,才能把單月收入勉強拉升到9000多元。
一名黑龍江的申通網點快遞員王梅對《天下網商》表示,過往派件費多在0.8元到1元之間,多出來的1毛錢意味著10%的漲幅,并且下半年是快遞行業旺季,每月收入還會更高。“如果真的給我們提派費,那肯定是件大好事,我們也更有干勁。”她說。
對快遞員來說,不只是快遞價格回暖,還有考核標準的放寬。據《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報道,一些快遞公司開始降低網點業務考核指標、降低網點系統收費定額,并取消了超額完成業務量任務的獎勵。
在其他方面,多家快遞公司也在行動。比如,有的宣布出資建立“快遞小哥關愛基金”,有的表示要開始為快遞員繳納“五險一金”,還有的開展高溫酷暑慰問活動,為小哥們送去清涼。
上海交通委郵政快遞專委會副主任、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一輪派費上漲能夠直接提高加盟網點和快遞員的積極性,對于網絡穩定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她同時也指出,未來末端價格大概率會有逐步上漲情況。
就在8月26日的國家郵政局黨組會議上,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表示,要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更好維護快遞小哥群體合法權益,讓行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從業者,讓勤勞的“小蜜蜂”幸福指數更高。
快遞企業苦價格戰久矣
派費上漲,快遞小哥是直接受益者,對快遞公司來說意味著什么?
據公開資料,快遞公司對派費的計算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攬件網點結算給派件網點,不納入上市公司營收體系,如中通快遞和百世快遞;另一種是將派件收入和派費服務支出分別計入“營業收入”和“成本”中,如申通、圓通、韻達等。
無論如何,提升派費對快遞公司而言,短期內確實提高了成本。但長期來看,它有可能成為扭轉快遞價格戰的契機。
中國快遞企業,苦價格戰久矣。今年4月,《天下網商》曾在快遞競爭最激烈的浙江義烏調查,發現這里多家快遞公司的單票價格已經降到1.5元以下,用工成本不斷上升,快遞價格反而掉頭向下。一些快遞網點甚至虧本經營,靠補貼勉力維持。
8月底,不少快遞公司相繼發布半年報。中通快遞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7.98億元,凈利潤18.26億元;圓通速遞上半年則實現營業收入194.95億元,凈利潤為6.46億元。
不過,無論是中通還是圓通,毛利率都在下降。
中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毛利率為22.8%,較去年同期下滑5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單票價格下降了12.4%,中通曾表示,是因為需要應對市場競爭,維持較高水平的補貼力度。
圓通的情況也不例外。據財報,2021年上半年,公司單票收入為2.18元,成本2.08元,單票毛利僅有0.1元,較去年同期的0.22元腰斬。
順豐的日子更不好過。今年上半年,順豐營收883.44億元,凈利潤7.6億元。如果扣除其處置子公司的投資收益9.43億元和政府補貼3.83億元,順豐相當于出現了4.77億元的虧損。
此外,申通、韻達、順豐等企業,披露的7月單票收入也大多是下降或持平。
一個積極信號
隨著全網派費的上調,行業價格戰有望迎來拐點。
2017年開始,快遞行業結束了業務量年均50%的高速增長,增速下降到25%左右。行業蛋糕縮水,各家快遞公司想要繼續保持20%—30%的增長,只有靠價格戰廝殺、瘋狂內卷搶市場。
此后,極兔快遞入局,以一己之力,將各家公司之間原本“少賺不虧”的價格戰,拉到了“大家一起虧,看誰扛得久”的燒錢戰之中。
迫于壓力,各家快遞公司都不斷降低價格,配送的利潤空間被一再擠壓。不少終端網點入不敷出,停運、“爆倉”時有發生。
今年4月份以來,多部門出臺政策,管制快遞市場的惡性價格戰,對部分快遞企業作出處罰。
此次讓快遞公司聯合響應的政策,即是今年7月中央七部委發布的《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的工作意見》。該文件著眼于保障快遞員合理的勞動報酬,讓快遞員享受更好的社會保障、社會認同,提出了制定派費核算指引、制定勞動定額、糾治差異化派費、遏制“以罰代管”等四個方面的針對性舉措。
快遞公司們也不想再打價格戰了。8月18日,在二季度財報發布之際,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表示:“不必要的低價虧損件,或以利潤換取短期市場份額增長的做法,既非明智也不可持續。”他還說:“未來中通快遞將憑實力競爭,價格回歸理性。”
更早之前,韻達在8月初的22周年慶典上表示,要“從為客戶運送快件向為客戶運送價值轉變,為客戶和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圓通雖無明確表態,卻悄悄準備了上百億元,準備入局航空貨運,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隨著“止戰”信號的釋放,快遞行業也有望回歸理性、健康持續發展。
不過,快遞行業內部也有個不成文的共識:每年下半年就是快遞旺季,各企業會以瓜分蛋糕為主,減少惡性競爭。到了明年淡季時,價格戰又可能卷土重來。
無論如何,此次派費上漲是開啟快遞行業“價值戰”的一個積極信號。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