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天貓再次對交易環節“動刀”。
最近,淘寶App版本更新,并且發布了一項新功能,“下單可選多個地址:湊單更自由,收貨不用愁”。
過去,當消費者同時想買多件商品,但是收貨地址不同時,只能選擇分次下單,或是在支付成功之后,針對每個訂單修改收貨地址。這種不便在大促期間尤其明顯:消費者希望合并所有訂單,一次支付。
新功能發布后,用戶在購物車結算的最后一步,可以直接為商品添加不同地址,一次向多個地址發貨。一次購買多件的商品也支持多地址下單。
6月10日起,淘寶天貓就已開始灰度測試“多地址下單”功能。今年618期間,部分用戶的淘寶App確認訂單頁,最多可支持添加20個地址。目前該功能已覆蓋所有淘寶App用戶。
淘寶為何“動刀”?
在網購過程中,地址更改問題是電商平臺的“頑疾”。
早期,消費者在購物時,如果誤選成系統默認的常用地址,或是臨時需要更改地址,一般只有兩種方式:取消訂單重新下單,或者溝通后由商家負責在后臺操作修正。除了過去的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目前也依舊采取同樣做法。
2017年起,淘寶天貓增加了訂單改地址功能,消費者會發現,部分已付款商品可以直接修改地址,不需要再聯系商家。
但在大促期間,個別商家因為訂單量激增,來不及處理修改信息,就會關閉改地址功能。消費者依舊得通過聊天窗口和商家溝通。這種體驗既對消費者不友好,也給商家增加了人力成本,還可能影響到成交率。改地址成了淘寶天貓客訴量Top3的問題之一。
沒進入阿里前,淘寶交易產品經理雨疏也頗為好奇:這個主流電商平臺長期存在的問題,為什么無人去動?
“在交易前的最后一個環節改動,就像是在刀口上跳舞。”在采訪中,一名阿里小二給出了這樣一個比喻。“付款頁面是手淘交易的最后一道大門,前面把人引進來,瀏覽商品,到最后決定購買下單,馬上就要成交了,如果動了這個頁面,對成交造成了影響,誰去負責?”
今年,隨著阿里巴巴中國數字商業板塊負責人戴珊提出“從交易到消費”,全面提升消費體驗。所有團隊達成了共識,淘寶天貓要變,一系列小改動開始發生。
為了優化用戶體驗,從今年3月起,淘寶天貓開始正式啟動多地址下單的改動,在交易基礎鏈路最后一環“動刀”。
一場內部的“較量”
在大多數消費者的眼中,改地址是一個小到不起眼的簡單變化,但產品經理和技術團隊們并不這么認為。
他們得同時保證兩點:第一個是不能影響用戶下單,尤其在大促期間;其次,要保證改動后,計算出來的物流時效、優惠等內容是正確的。
難點之一,是多地址下單涉及的鏈路長且復雜。當消費者在一筆訂單中增加多個地址的時候,牽涉的是多件商品的上下游環節,比如從商品庫存到優惠力度,再到郵費、履約時間等供應鏈環節。以往,整個成交鏈路都是按單個地址識別,實現較為簡單,但是現在要調整整個交易鏈路。
雨疏解釋,淘寶天貓上有十幾個行業,各行業的供應鏈邏輯都不同。但它們都依賴于訂單地址來計算運費和時效,一旦底層邏輯修改,比如增加多個地址后,后臺要保證同時正確顯示運費和物流送達時間。
“我們就執行方案產生過無數分歧,光設計方案就改了3個版本。”雨疏回憶。
第二個大問題便是牽涉到自營業務,例如天貓超市或阿里健康,已經形成了各自的交易邏輯和履約邏輯的。要在已經成形的交易鏈條上嫁接一個新功能,也是一大難點。
以天貓超市為例,天貓超市對貨品送達的時效要求高于普通商品,一般需要1小時達或半日達,而且一個訂單內的多件商品,很可能是從一座城市的多個倉庫中分別發貨。如果要針對同一訂單增加更多地址,后臺需要再次分別計算哪個發貨倉地址離消費者更近,也要預估按時送達消費者的時長。這對計算運力有相當高的要求。
“交易訂單一旦出現問題,就非常可能引起大促業務塞車。”看起來點狀的改動,背后涉及到了多個業務部門的協調。
為了在承壓狀態下測試優惠、運費、時效算法,也為了滿足更多消費者的期待和需求,原本預計在今年雙11上線的功能提前到了618。
目前為止,這個功能還是存在不少未解決的問題:比如不支持B2C業務,如天貓超市、天貓國際等自營業務;虛擬商品、電子憑證訂單、預售訂單、無庫存等商品可能無法支持多地址修改等。
不斷打補丁的背后
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能敏銳感知到:過去一段時間,淘寶天貓的產品和規則都發生了頻繁變動。
今年2月24日起,消費者500元以下的淘寶和天貓未發貨商品訂單,均可秒退款;5月26日,618預售活動開啟前夕,淘寶正式上線“價保中心”,向所有用戶開放;同時,淘寶上線了購物車湊單功能,主動提示所選商品距離“滿300-50”的差額,消費者點擊提示按鈕,會自動推薦符合湊單金額的商品。
在不少人眼中,這是淘寶天貓不斷“打補丁”的過程。
“我們做了這么多小改動,會對用戶端和商家端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嗎?其實并不會,很多動作大家甚至感知不到。”一名阿里小二表示,但所有的人都正在用力改進商家和用戶的“吐槽點”。
此次淘寶推出多地址下單功能,短期來看,有可能會影響到平臺的交易額——消費者一個人買滿1500元,肯定會比兩個人湊夠1500元的滿減門檻帶來更高的成交額。但長期來看,這項新功能在電商平臺中是獨有的,能以更便利的體驗留住消費者。
隨著流量增速放緩,對成熟的電商平臺來說,已經沒有多少新用戶增長的空間了。戴珊在一次面向品牌商家的大會上坦言,過去是“流量時代”,到了今天“流”將會變成“留存”的“留”。在這樣的共識下,主導淘系電商的關鍵要素,也從變現與流量,轉為關注商家和用戶的體驗。
對如今體量的淘寶天貓來說,體驗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很難通過一個問題的改動就帶來全盤迅猛增長,但一步步小的改動,會換來體驗的不同,從而加固自己的戰壕。畢竟消費者體驗,是商業這座大廈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