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促銷模式的刪繁就簡、返璞歸真,是電商平臺和商家“以消費者為中心”開展促銷活動的第一步,希望在今后電商平臺的促消費活動中,還能收獲更多尊重消費者、積極踐諾履約、公平合理定價、少一些“彎彎繞”的消費體驗“加法”。
“6·18”大促即將開啟,各大電商平臺已經“蠢蠢欲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6·18”天貓和京東兩大主流電商平臺將取消預售制。
以往這個時候,各個電商平臺已經摩拳擦掌,進入了“6·18”大促的準備、預熱階段,而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通常會在5月底進行預售:消費者需要先支付定金,一周后再支付尾款。其間,平臺會發放大量優惠券,吸引消費者再次購買。電商平臺或商家在預售營銷過程中,往往會明示或暗示預售商品賣的是“低價”,甚至是“最低價”,傳遞給消費者一種“預訂了就是賺了”的利好信息。
預售營銷信息是豐滿的,現實卻可能是骨感的。近年來,每逢“6·18““雙11”等購物季,電商平臺或商家被投訴最多也是虛假宣傳、不按承諾或約定履行等問題。今年4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電商平臺預售模式存在5方面問題,包括尾款漲價不誠信、預售商品不保價、承諾贈品不兌現、承諾時間不發貨、“最低價”宣傳不屬實。很多消費者對此都有切身感受,吐槽不斷、投訴連連。
預售背后往往隱含著復雜的購物流程,相關優惠和價格也有公式計算,消費者在購買預售商品時,常常需要做“算術題”,在算來算去中,消費者的體驗往往與電商平臺承諾的的“低價”“滿減”“先買先得實惠先享受”并不一致。如此,消費者的新鮮感和體驗感下降,自然會產生抵觸心理,這也是造成傳統電商大促效果欠佳的一個原因吧。
受多重因素影響,今年傳統電商平臺不約而同取消預售制,轉而采取更直接、更簡單的促銷方式,順應了市場營銷環境的變化,順應了消費者的需求。電商平臺和商家的促銷變得更加務實,更看重性價比和質價比,消費者也能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取消預售制、簡化算法,“遠離套路,回歸本質”是電商平臺向消費者釋放的善意。
真心希望促銷模式的刪繁就簡、返璞歸真,是電商平臺和商家“以消費者為中心”開展促銷活動的第一步,希望在今后電商平臺的促消費活動中,還能收獲更多尊重消費者、積極踐諾履約、公平合理定價,少一些“彎彎繞”的消費體驗的“加法”。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