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雙11靜悄悄,原來是悄悄驚艷所有人。
1、雙11當天,全國快遞業務量7.01億件,創歷年新高
這屆雙11,被稱為史上最長“雙11”。
從10月14日到11月11日一個月時間,各大電商平臺豐富多樣的促銷玩法,包括百億補貼、湊單滿減、超級紅包等,這些活動不斷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
11月11日當天,大促進行到最后一天,也是雙十一的最高潮,熱度持續增加。到晚上零點,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揭曉雙11戰報。
從整個行業看,今年“雙十一”期間,全網銷售總額達14418億元,同比增長了26.6%。
相對應的,激增的電商成交總額也帶動了快遞包裹量的飆升。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1日當天,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遞包裹7.01億件,是日常業務量的151%,同比增長9.7%,顯而易見,雙十一大促對包裹量的增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實際上,自10月21日進入旺季以來,快遞市場規模持續擴增,日均業務量已經超過5.8億件。而10月21日至11月11日期間,全國共處理快遞包裹127.83億件,日均處理量是日常業務量的125%。尤其在10月22日,全國快遞業務量達7.29億件,*新單日業務量記錄。
都說今年雙11大促靜悄悄,電商大促的熱度有所降溫,但目前快遞市場規模的擴大,顯示出了線上消費需求依然持續釋放。
從近幾年來看,全國快遞業務量增速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首次實現100億件,到2021年達1000億件,再到2023年12月4日創紀錄首次突破1200億件大關,自此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
可見,我國快遞市場規模仍然有進一步擴大的潛力,而電商領域的持續發展則是推動快遞行業增長的關鍵動力。
如果談及此次雙11期間,快遞業務量大漲的原因,或許涉及幾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最直接原因當然是電商平臺的各種促銷活動,以及瘋狂砸錢、砸流量,拼命示好商家和消費者,疊加大促戰線拉長,從而推動了業務量的增加。
比如淘寶天貓雙11大促期間,推出了跨店滿減每滿300元減50元,可跨店鋪使用,官方立減最高讓利比例可達15%;京東“雙11”期間可以每天領取60元額外補貼;拼多多則推出“百億消費券”活動,并將“百億加倍補”升級為“超級加倍補”。
其次,隨著雙11“湊單”“滿減”電成為常規操作,因湊單而導致的退貨率上升,因此催生了又一個市場需求。
另外,各大互聯網巨頭不再各自為戰,而是加速互聯互通,比如在雙11大促前夕,京東和阿里相互合作,淘寶接入京東快遞,京東接入支付寶。這種服務融合提升了平臺的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進而提高平臺的競爭力,增加用戶黏性。
而且,各大快遞巨頭和電商巨頭加速向外擴張,爭奪中國以外的市場,推動了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新的市場空間。
2、雙11,快遞企業全力備戰
雙11不僅是電商巨頭們激烈交鋒的戰場,同時也是快遞企業面臨物流高峰的時期。當然,對于快遞公司來說,這種忙碌是值得高興的,意味著能夠獲得更多的商單。
面對應接不暇的快遞高峰期,各大快遞公司抓緊全力備戰,提高自身的物流服務能力。
作為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公司,菜鳥主要為淘寶天貓提供物流服務。今年雙11大促期間,菜鳥聯合速賣通升級物流履約服務體驗,將“全球5日達”國際快遞產品拓展至14個國家,為承接雙11跨境包裹大爆發進行充足準備。
菜鳥國際快遞數據顯示,今年10月速賣通商家流向倉備貨量與9月相比增長300%以上,為2024年雙11的跨境電商注入一針強心劑。
另一邊,雙11期間菜鳥速遞還悄悄拓展了用戶寄件業務,而且還增開近300條直發線路,其中自營的華南分撥中心已經在東莞正式投入使用,“雙11”峰值時,該分撥中心可轉運近200萬小件包裹,從廣東發往全國的包裹轉運效率提升25%。
京東方面,雙11期間京東物流將“快遞下鄉”、大件“送裝拆收”的服務范圍擴大到近300個偏遠鄉鎮,這些地區的消費者都能享受京東物流的送貨上門服務。
而且,期間京東還升級了到倉服務,130城實現當日預約當日攬收,66城核心區實現18點預約截單、最快1小時上門攬收的服務。
在海外,京東物流在雙11大促剛剛開始時,就立即宣布升級“全球織網計劃”,大規模擴展全球海外倉面積。
順豐方面則增開新路線保障高峰期發貨,據了解,今年順豐高峰期新增干支線路總計1800條,尤其在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加大了路線排布。
為了進一步提高派送效率,順豐還整合了自有近百架全貨機資源,同時在全國范圍內投入超800臺無人車,通過無人車運輸配送,提高末端派送效率。
近年來,順豐還悄悄開拓了香港市場。目前順豐在香港設有1500個網點和自取點,包括超900個24小時取件順豐自助柜,配送上門服務遍及全港各區,為香港雙11期間的派送服務提供保障。
三通一達方面,韻達啟用了百余臺無人車和無人機服務參與雙11的派送服務。另一邊,中通會延長作業時間,以緩解快遞堆積的壓力。
據《第一財經》從一位中通快遞廣州永福網點市場經理獲悉,雙11期間派單量暴漲,每個快遞員日均派送件量在700票到1300票之間。為此,雙11期間快遞員通常會提前1小時下班,同時晚上會加班2到3個小時再下班。
可以看出,各大快遞公司正通過人員儲備、延長作業時間、采用無人車、整合貨機資源等方式,應對雙11期間快遞業務量激增帶來的挑戰。
3、快遞行業尋找出路
如今,快遞行業仍然采取價格戰,靠低價搶奪市場份額。內卷之下沒有贏家,為此各大快遞公司紛紛探索價格戰之外的出路。
比如從卷價格到卷服務,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推動技術創新、開拓海外市場等。
中通快遞創始人賴梅松前段時間曾談到,盡管快遞行業業務量保持了較快增長,但競爭依然激烈,行業整體承受著較大壓力。成本加減法的競價空間已接近底線,快遞行業整體必須真正從高數量走向高質量。
而各大快遞公司為了降本提質增效,紛紛通過引入自動化設備、優化運輸路線、采用無人車等方式,以達到提高運營效率、降低單票成本的效果。
而為了擺脫國內價格戰的束縛,不少快遞公司紛紛卷向海外,從國際市場尋找新的市場增長空間。目前、順豐、京東、極兔、三通一達、菜鳥都已經在海外市場占據一定的份額。
以順豐為例,今年上半年,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營收達到312億元,同比增加8.1%,順豐表示主要得益于國際空海運需求回穩及運價同比提升。
海外市場需求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順豐國際業務的發展,進而為順豐業績拓展了新的增長潛力。如今,其他快遞公司也接連在海外尋找出路。
總而言之,價格戰不再是最佳的解法,快遞公司需要尋求更為綜合和長遠的解題思路。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