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手本地生活悶聲增長
在本地生活服務賽道競爭白熱化的當下,一直被外界視為“慢半拍”的快手,終于迎來了屬于它的高光時刻。
近日,快手正式舉辦“新線大市場,AI新機遇”本地生活2025聚力大會。
在大會上,快手高級副總裁、本地生活事業部負責人笑古透露,2024年快手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長200%,其中新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GMV同比增長均超220%,展現出強大的下沉市場滲透力。
同時,2024年日均支付用戶數量同比增長100%,新線城市用戶占比超62%,成為推動快手本地生活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這一數據背后,是快手對下沉市場消費潛力的精準把握與深度挖掘。
快手本地生活事業部內容中心負責人朱蘊博進一步指出,內容平臺上的生意,本質上是商品與內容的雙輪驅動。
數據顯示,2024年快手本地生活動銷商品數同比增長221%,內容成交效率增長150%,充分證明了內容生態對本地生活業務的強大賦能作用。
快手表示,今年將以AI賦能為核心,推出“爆品引擎計劃”與“內容引擎計劃”。前者旨在助力商家打造爆品,提升商品競爭力;后者則聚焦于高效、優質內容的生產,增強用戶粘性與轉化率。
事實上,快手創始人兼CEO程一笑一直都對本地生活業務寄予厚望。
他曾表示,“本地生活業務作為優質的內容供給,不僅貢獻GMV,還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為平臺貢獻用戶價值,提升用戶粘性,是我們非常看重的新業務之一。”
在團隊的努力下,快手本地生活業務的發展勢頭也十分迅猛。
在2023年2月,快手在上海、哈爾濱、青島三城開啟了本地生活業務的城市驗證。僅在青島的一個月內,快手的本地生活業務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包括超過500萬GMV、月銷20萬的達人等。
自此之后,快手試點運營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重點運營城市已達16座,包含代理商服務的城市接近50座。
與2023年1月相比,快手本地生活6月的消費用戶規模更是增長了498%,支付GMV增長848%,達人變現規模增長212%,優質達人規模增長816%。
數據顯示,2023年快手本地生活GMV增長25倍,買家數增長23倍,新線城市用戶規模增長545%。快手平臺有下單行為的老鐵用戶人均月購物金額超1000元,活躍日活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2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本地生活事業部是在2022年10月才正式成立的,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實屬不易。
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快手本地生活業務的強大爆發力與增長潛力。
進入2024年,快手繼續加大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投入與布局。一方面,通過供給側升級,拓寬業務范圍,引入更多優質商家與商品;另一方面,加大補貼力度,以吸引更多用戶與達人入駐。
在3月的大會上,笑古更是放出豪言:“作為擁有7億老鐵用戶的增量平臺,所有團購都值得在快手重做一遍!”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快手在營銷上投入十億級平臺補貼、千億流量,扶持上千個百萬級品牌。
同時,快手還正式上線了“外賣”業務,增加了“僅支持外送”的標簽與“外賣到家”的功能,進一步豐富了本地生活服務的場景與體驗。
圖源:快手APP
此后,快手更是憑借在下沉市場的優勢,一步一步擴張本地生活業務版圖。快手發布的《2025新春團購節老鐵消費報告》數據顯示,1月26日至2月4日活動期間,快手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長117%。
為了進一步擴大本地生活業務的規模與影響力,快手上個月還降低了入局門檻,開啟了達人機構/團長“自主入駐”通道。入駐后,平臺將提供專屬流量扶持、定期運營培訓以及宣傳海報、推廣文案等物料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同時,入駐成功還可享受平臺冷啟動現金獎勵,最高可獲3000元現金。
此次招募對象分為兩類:一是本地生活達人機構,即MCN機構、自媒體公司,需擁有豐富達人資源和運營經驗,主要負責孵化達人、服務成長、推動本地生活內容創新;另一類是本地生活達人團長,即KOL、KOC,有本地生活達人資源和運營經驗,且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粉絲基礎,連接商家與達人、促進合作、實現共贏。
圖源:快手
作為月活7.14億的短視頻巨頭,快手在本地生活領域的野心與決心可見一斑。雖然不像某些競爭對手那般高調張揚,但快手卻以其穩健的步伐與務實的態度,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開辟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2.逆勢追趕的快手
而快手本地生活業務的迅猛增長,其核心驅動力之一在于通過差異化策略精準挖掘未被充分開發的增長空間。
這種差異化戰略主要體現為“低價+低線”的雙重布局,既以低服務費策略為商家提供更大利潤空間,從而向用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又通過深耕下沉市場,采取類似拼多多“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低線城市用戶尚未完全適應“短視頻種草”模式前,率先占領用戶心智,成功開辟出一條獨特的增長路徑。
從開頭所呈現的數據中,也不難看出這一策略已初見成效。
不過,在外界看來,快手這份成績單雖然數據亮眼,但并不足以高枕無憂。有觀點認為,“拋開規模基數談增速,是常規的公關話術美化而已。”
這種質疑并非空穴來風。根據快手科技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快手總營收1269億元,同比增長11.8%;調整后凈利潤為177億元,同比增長72.5%。
從收入結構來看,快手的營收主要來源于線上營銷服務(廣告)、直播和其他服務(含電商)。其中,廣告業務營收724億元,占比57.1%;直播收入371億元,占比29.2%;其他服務(含電商)收入174億元,占比13.7%。由此可見,2024年快手整體營收的增長主要還是靠廣告業務和電商業務的推動。
相較于抖音5600億GMV的本地生活業務,未公布具體收入規模的快手,似乎還處于拉新階段。
除此之外,快手還要面對用戶忠誠度的問題。
據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9月線上高消費意愿用戶增長貢獻率方面,新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居民開始成為消費的主導群體。然而,這一趨勢不僅被快手看到,更多的品牌商也早已將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場。
在消費品牌趨同的情況下,平臺之于消費者的作用,就只剩比價了。而面對京東等大體量對手,快手難以通過長期低價來挽留用戶。畢竟,不管是商家還是快手,都不可能長期負擔這樣的高運營成本。
在這樣的背景下,快手也只好開始不斷探索新的業務領域,其中短劇和AI成為其重點關注的方向。
短劇市場近年來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504億元,首次超過當年國內425.02億元的電影票房。不僅“抖快”兩個短視頻平臺積極布局,“愛優騰芒”等傳統視頻平臺也紛紛加入戰局。
作為較早布局微短劇的短視頻平臺之一,快手在短劇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根據2024年三季報,快手已積累了超3億短劇用戶,短劇單日綜合收入峰值突破4000萬元。2024年四季度,商業化短劇的營銷消耗同比增長超300.0%,付費短劇的營銷投放帶動了外循環廣告收入增長,也為引流、拉新貢獻了重要力量。
然而,短劇市場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前不久,快手突然下架了大批低質量短劇,這已不是快手首次對短劇生態進行整治,但問題依然反復出現。
如今的短劇賽道競爭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不僅要有流量扶持,更要有資金優勢才能制造出優質作品。對于快手來說,如何打造內容護城河,贏得這場競爭,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相比之下,AI業務似乎開始撐起了快手“一壁江山”。
過去一兩年,快手AI大模型業務主要圍繞內容理解應用、推薦大模型和視頻生成大模型三個方向展開,嘗試在算法、應用和商業模式等方面做出新意。在模型訓練和投入上,快手傾向和公司已有業務打配合,形成正循環。
而在2024年6月,快手正式上線了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自可靈開始商業化變現至今年2月,其累計營業收入已經超過人民幣1億元。快手預計,2025年可靈將實現收入的跨越式增長。
前幾日,快手還宣布基座模型再次升級,面向全球正式發布可靈2.0視頻生成模型及可圖2.0圖像生成模型。
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發布以來,可靈AI已累計完成超20次迭代,截至目前,全球用戶規模突破2200萬。
就此來看,快手的故事或許才剛剛開始。從本地生活到AI,快手在多遠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尋找新的增長點。
未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賦能與戰略布局的持續深化,快手有望在更多領域實現突破,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機遇。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