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度尼西亞度假歸來的徐某、吳某夫婦,日前在浦東機場入境時被上海警方逮捕。
這對年輕夫婦經營著一家“五皇冠”網店,專門銷售“名牌”化妝品,月收入近30萬元。然而,這家“五皇冠”網店其實是一個售假窩點,僅在現場警方就查獲2萬余件假冒商品,涉案價值1000余萬元。
記者近日從警方獲悉,今年以來,本市已破獲假冒偽劣犯罪案件近600起,涉案總值8億余元,其中網絡售假已成為主渠道。
以“試用裝”為托詞制銷“品牌”
出生于1983年的徐某,早在大學期間就在網上淘來“低價正品”化妝品在校內銷售,從中賺取差價。2008年,徐某注冊了一家網店,繼續打著“低價正品”的旗號銷售假化妝品。積累第一桶金后,徐某干脆自制化妝品。2010年6月,他和妻子吳某在蘇州和徐涇各租一套別墅,用于假化妝品灌裝、存儲和銷售。
相比正規商品,徐某銷售的假貨利潤非??捎^。比如,一款15毫升的“雅詩蘭黛”眼霜,正品售價200余元,徐某這里的售價才85元,其成本則不到30元。為給商品低價找一個托詞,徐某打出“試用裝”、“小樣”等標簽。記者在購物網站上搜索發現,這樣的商品比比皆是,真偽難辨。
今年3月20日,青浦分局經偵支隊接到舉報后,鎖定售假窩點,當場查獲了一批假冒名牌、品牌的化妝品,抓獲犯罪嫌疑人6人。經過進一步工作,正在印度尼西亞度假的徐某、吳某也于4月11日被警方勸返。
條形碼和網店信譽造假成新伎倆
徐某網店售假,為何多年未被識破?警方在檢驗徐某銷售的假冒品牌商品時,隨意拿出一件,掃描商品條形碼,結果均顯示“產品信息與外包裝信息一致,專柜均價為252元”。
“商品可以造假,條形碼也可以造假。”業內人士表示,條形碼相當于產品表面印刷的名稱和型號,本身不具備防偽能力。所以,造假條形碼,只需復制真品條形碼即可,或直接編造一個。為此,今年年初,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通報:偽造和冒用商品條形碼已成為假冒偽劣新動向。
此外,網店的信譽也能請專門的“水軍”刷出來。一些網絡營銷的“水軍”,收錢后給予網店“好評”或轉發營銷廣告,提升網店口碑。
徐某“五皇冠”網店的好評率高達99.64%,與其銷售策略也有很大關系。徐某洞悉買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只要多使用“七天包換”、“不滿意退貨”等網購糾紛解決方案,買家即使發現商品有問題往往也不予差評。最終,“虛高”的信譽讓不少新買家遭受蒙騙。
售假帶來的高額利潤,讓一些網店經營者不惜以身試法。在一些案件中,有人甚至將假貨賣出真貨價,還謊稱“海外代購”、“限量版”等。因為價格與國外相差無幾,被害人深信不疑。
網絡售假形成產業鏈需完善監管
年初,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信息稱:去年,全國網購市場交易規模已超1萬億元,占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5%。去年“光棍節”網上促銷,僅阿里巴巴一天就實現交易額191億元,相當于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2011年全年銷售額。
記者從警方獲悉:過去,大多以個人小作坊方式制假售假,而今制假售假通過網絡已呈現公開化趨勢,且已形成產運銷分工明確的產業鏈式、系統性售假,其中跨境犯罪也不在少數。對此,單靠司法機關懲處,已無法從源頭解決問題。
法律人士表示,網絡商業已到轉型期,職能部門應梳理法律規定,與網站平臺聯手推出準入門檻和消費保障措施,通過完善前期監管來規避網上交易存在的缺陷。
還有市民建議,網上商業行為的誠信度應與現實掛鉤,相關記錄進入個人征信系統,以防止網絡售假行為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