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組織了第五屆青島網商交流會,順便對當地的網商做了一個簡單調研,調研結果有些出乎筆者的意料,網商這個職業在當地的不認可度竟然是那么嚴重,相當一部分人在給圈外人介紹自己時,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網商,生拍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甚至自己的家人,周圍朋友均不認可網商這個職業的存在。可見當地社會對于網商存在的另類眼光是多么兇悍。這不免讓筆者想起近幾年研究網商中的一些點點滴滴。社會生態鏈中確實存在很多對網商不利的地方.
1:政府對網商重視程度不夠。扶持中小企業,是政府解決就業問題時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對于網商的扶持則沒有像對中小企業那樣的力度,單從解決就業問題來看,網商解決的就業問題還少嗎?檸檬綠茶一人就解決了近500人的就業問題。何況還有更多的網商在不停的解決。而政策中的一些優惠措施則跨過了這批靠個人起家的“企業”,相反一些區域還出臺了并不利于這個行業發展的政策。
個人網商起點較低,容易操作,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從采購、銷售、物流等各方面可以吸納大量的就業人才。隨著網商的增加,我們也欣喜的看到,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始重視網商的存在,出臺一些相關優惠措施,扶持網商更好的發展。比如上海寶山區今年以來一直在大力扶持網商發展,出臺優惠政策,提供硬件設施?;\絡了一大批優秀的網商企業。包括北京地區在內的全國優秀網商逐漸搬家入駐。
做為中國網商聯盟,我們呼吁政府相關部門應給予網商更多政策上的優惠措施,鼓勵個體網商注冊公司,創辦自己的企業。對于能切實解決更多就業人員的網商,應明確給予實實在在的扶持措施。
2:社會認知的不公平。對于網商認知的不公平,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中并沒有顯現出來,在二三線城市這個問題顯得尤為嚴重,哪怕是當地平均月工資只有1000元,網商每月可以創造10000元的利潤,都是不被認可的,甚至被扣上“暴發戶”、不務正業等帽子。
3:電子商務圈中不受認可。據艾瑞咨詢發布的相關數據報告,2008年中國網上零售的交易額93%的來自于網商交易,7%來自于B2C的交易。這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這種現狀短期內不會有改變,這個也具備中國的特色。以網商為主題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型。B2C是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主流軍,那什么是B?什么是網商?
筆者曾經參加過某電子商務論壇,現場邀請了一大批B2C嘉賓輪番進行演講,暢想美好的未來,而聆聽中的網商們,這一大批B2C所創造的零售額不足現場網商創造零售額的一半。同樣更多的B2C企業不能容納網商的存在,這點倒可以理解,畢竟網商的存在分走了原本屬于他們的那份交易額。行為上鄙視,眼神中藐視,心里上妒忌。這就是現在B2C看待網商的心態。也是網商一直融不進互聯網圈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4:網商的話語權不足。無論從媒體報道,還是制定規則的那部分群體中,普遍看不到網商的身影,網商能做的就是去遵守制定出來的相關規則。一個群體當無法去制定自己規則時,在擴張和發展中必然會遇到相應的瓶頸,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的個體網商在向企業網商轉型中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
造成以上問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當然網商本身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以往太過于重視自身的業績增加,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從而忽略了對自身的包裝,隨著業績的增長,隨著對社會貢獻價值的加大,隨著網商自身對網商聯盟的認可。以上問題將逐漸得到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