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想我可以說幾句。
先說說我當年的血淚史吧。2010年我和一個哥們做靈寶蘋果,主打圣誕節的禮品蘋果,就是貼字蘋果,我們當初設計了180多種字樣和圖案,然后7月份就在當地找到了和我哥們關系非常好的一個果農,也是當地種植水平比較高的果農合作,每個蘋果付了5毛錢,一共訂了10萬個蘋果,當時談的價格是根據采摘時的行情價上幅10%。我們的要求是只要80級蘋果,而且采收時必須每種字樣單獨一箱,計劃是蘋果采收之后先存放在當地的冷庫中,然后11月中下旬的時候拉到鄭州。
所有的這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但是意外就發生在國慶期間。我們預訂的富士蘋果的采收就是國慶期間,但是因為果園是山區,而國慶期間當地夜間的氣溫急劇下降,眼看就要跌破0度了。做過蘋果的都知道,一旦受凍了,那么蘋果基本上就報廢了。于是果農就緊急組織人員采收,然后直接就入了冷庫(冷庫的溫度通常是4度左右)……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果農根本沒有時間對果品進行分級、字樣分類,結果我們的字樣、果農自己的字樣、沒有貼字的,大大小小的果子全部混了。
蘋果入了冷庫之后,就沒法再分了,只能出冷庫后再分,但是出了冷庫就不能再進冷庫了,一是會增加成本,二是來回的溫度變化對嚴重縮短果品的保存期。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沒有辦法,只能靠果農的印象拉走了2000箱蘋果,然后我們自己組織了8名兼職學生花了10多天的時間才完成分級分類。然后我們傻眼了,我們訂制的蘋果只有不到700箱……
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12.24日圣誕,我們12月上旬就停止批發了,然后12月18號左右就沒貨了。但是我們倉庫里還有1200多箱蘋果……蘋果……蘋果啊!那一次單單包裝箱我們就賠了將近10萬元……
回過頭再說說這哥們的菠蘿,客觀地講,這哥們做了一件原本是雙贏的事——在幫助徐聞賣掉菠蘿的同時,增加自己店鋪的流量,商人逐利是天職,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兼顧到自己的利益。但是這種事,換成我,我是不會這樣做。
首先,跟農民打交道,沒理說不清,有理也說不清,我也是農民的兒子,但是農民的契約精神確實很差,我做農業11年了,這種情況太常見了,除非……除非你和他或他的利益關聯方是熟人。
第二,29.9元10斤的菠蘿,應該不會包郵。折算一斤是2.99元,扣掉店主和果農約定的0.65元裸價,剩下是23.4元,每10斤6個菠蘿,這就需要分裝打包,會產生包裝費和人工費,一個適合這次活動的紙箱應該是5層瓦楞,尺寸也不會太小,估計得2元左右,平均1人1小時20箱來計算吧,一天干8小時,考慮到當地的人工費用應該比較貴,再加上又是采收旺季,因此人工費一天按250元來計算,再加上各種耗材,折合每箱的打包成本在2元。再加上賣方前期中期的人員投入,每箱再加2元的費用,這樣的話就是29.9-6.5-2-2-2=17.4元。這和我們當年計算蘋果的,10萬個蘋果,我們計算的結果是最后能賺至少40萬元。但這都是理想狀態下的,而實際上并不會這么順利。
菠蘿收購價上漲到了1.5元,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收不到果子!像徐聞這種主產區,價格越上漲越收不到果子,如果你收到果子了,你就要注意了,要么里面摻了小果,要么摻了爛果,跟農民講誠信?你省省吧。
其實解決農產品滯銷確實是一個既有社會意義也有經濟意義的事情,問題就在于怎么來做。像笨鮮生的做法,老張不建議,風險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