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濟寧廣播電視臺《行風追蹤》欄目報道,馬拉奔馳、怒砸冰箱…近年來,越來越激烈的消費者維權事件,說明了 "消費者意識"在不斷提高。在某種程度上,消費者的權益,本身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基本人權,而網購頻繁出現(xiàn)問題,卻經常遭遇維權難題,讓不少市民陡增煩惱。


  網購問題多 遭遇維權難


  如今,網上購物作為一種全新的購物方式,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據(jù)阿里巴巴公布的數(shù)據(jù),僅去年雙十一一天支付寶交易總額達到了350億元,這相當于中 國日均社會零售總額的5成。雖然網絡購物價格便宜、快捷方便,但由于其特殊性以及目前缺乏有效監(jiān)管,還有許多不規(guī)范的地方。


  小張是個不折不扣的網購迷,大到手機、數(shù)碼相機等高檔消費品,小到日常生活用品都在網上購買。網購對他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價格上的實惠,通常在網上購買的高檔消費品,比在商場里買的要便宜1/3。可在便宜方便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小張:我前段時間在晚上買了一部數(shù)碼相機,當時用的挺好的,后來出去旅游的時候,用著用著就經常出現(xiàn)死機的情況,我回來之后就聯(lián)系賣家,賣家的態(tài)度和我當時買的時候情況就一樣了,然后一推再推。


  而有著類似經歷的消費者還不在少數(shù)。去年,家住城區(qū)二十里鋪鎮(zhèn)徐家村的徐先生,通過電視購物,花1980元購買了一臺名為頸椎關節(jié)氣動牽引器,可僅使用了兩個小時后,就遇到了問題。


  徐先生:我拿到家來晚上一用,就是當時熱乎,熱乎兩個小時猛然間就不管了,從那就不管了,怎么再用也不管了。


  頸椎關節(jié)氣動牽引器不能正常使用后,徐先生便撥打了包裝盒上的客服電話,對方承諾可以給他進行更換,但等了好幾天卻一點動靜都沒有。


  徐先生:他今天說給你修,明天說給你修,就是不給你修。


  據(jù)了解,作為非現(xiàn)場購物形式的網絡購物,消費者無法對所購商品進行直觀感受,一些缺乏誠信的經營者往往利用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優(yōu)勢,夸大商品的性能、功效, 誤導消費者,甚至借此實施網絡詐騙,嚴重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網絡購物又以異地消費居多,涉及環(huán)節(jié)多,一旦發(fā)生消費糾紛,由于消費者缺少有效證據(jù),難以向有關部門提供必要的辦案線索。


  福州的郭女士在淘寶網購買了一部三星手機,用了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黑屏現(xiàn)象,當她去三星手機維修點維修時,工作人員卻告訴她,手 機是假貨,無法修理。網友劉先生在淘寶網上購買的豆?jié){機出現(xiàn)質量問題,賣家承諾負責給其維修,可豆?jié){機寄回去好幾個月,多次聯(lián)系賣家信息不回電話也不接。 海口市民許女士通過拉手網,買了一個筆記本冷卻內膽包,使用后達不到冷卻效果,想退貨卻遭到拒絕。


  如果說,網購的物品是贗品,退貨遭到賣家拒絕,這些事情只能消費者心里感覺上當受騙,心里不舒服,可一些賣家的過分行為卻讓消費者氣憤不已。


  濟寧市民吳女士在網上購買了一張3G上網卡,使用發(fā)現(xiàn),上網卡并不像店家宣傳的那么好。于是,她在淘寶網評價一欄填寫了中評。 隨后便頻繁接到店主的騷擾電話,要求給改好評。網友梁女士在網上購買了一條黑色格子連衣裙,到貨后發(fā)現(xiàn)實際尺寸與所標尺寸相差4到8cm,于是就給賣家了 一個"差評"。當天就接到了網店店主的電話,對方說她是一粒史上最臭的老鼠屎!"幾天后,收到一個包裹,打開紙盒一看,里面是一只用塑料袋包住的死老鼠。


  針對網絡消費領域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去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修正,這是該法施行了近20年來的首次大修。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網絡購物"七天無理由退貨制度",完善"三包"制度,終結"霸王條款",同時加重對違法經營懲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