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4-03-18|[復制鏈接,推薦給朋友]
1
3059
網店1元秒殺,只需登記個人信息,就可輕松獲得運動器材、日用品等,看到這樣的消息,你是否會心動?如果是,恭喜你,你已經被騙子盯上了,接下來他就會頻頻給你打電話,以贈送禮品的借口誘騙你支付郵費。昨天,記者從警方了解到兩起相關的詐騙案件。
以秒殺套個人信息
胡某在網上開了一家經營服飾的網店,由于競爭激烈,生意一直沒有起色。一番琢磨之后,胡某發現電話直銷生意有利可圖。去年,他在馬鞍山路創智廣場租下一間公寓,開了一家公司。事實上,這家公司連工商注冊都沒有。公司雖然名為服飾公司,實際上做的卻是電話推銷健身保健器材、化妝品的業務。
為了判斷哪些客戶需要這些商品,胡某在網店上推出了“秒殺”活動,商品就是健身保健器材、日用品等,這些商品均標價1元,限定在一定時間內訂購。而網民想要在網上下單,首先必須要詳細填寫自己的姓名、地址、聯系電話等個人信息。接到網友的個人信息后,胡某隨即宣稱該商品已經斷貨,然后將獲取的客戶信息整理成冊,分發給招聘來的7名員工,讓他們逐一打電話推銷健身器、美容儀等商品。而他給每個員工下達的指標是,每天至少給400個客戶打電話。
胡某因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包河刑警三隊刑拘,截至案發時,他已通過這種“秒殺”的手段,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5萬余條。
買信息做產品營銷
與胡某自行獲取他人信息不同,金某和孫某手中掌握的信息是從一些購物網站內部員工手頭流傳出來的,他們以每條5至7毛錢的價格大量購買,其中包括姓名、手機號,以及最近網購商品的名稱、價格、商家等。
在獲得了這些信息后,金某和孫某兩人于去年6月在馬鞍山路鉑金漢宮租下場地,購置了30多部電話,招聘了數名員工,經過短暫的培訓后,很快就開始“營銷”。他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比照著買來的個人信息,一個個地給對方回撥過去,謊稱自己是購物商家,最近正在做活動,要免費給對方寄去一套價值1500元的化妝品,不過郵費400元卻需要對方自己支付。
聽到金某和孫某等人準確地報出自己最近網上消費的情況,接到電話的人很快便放松警惕,接受了他們的說法。而其中一部分人也被他們的介紹所打動,心甘情愿地匯來了400元郵費。收到匯款后,金某和孫某仍會寄出所謂的名貴化妝品禮盒,只是這份禮品,價值只有區區50元。“除去成本和郵費總共100元左右,他們還能賺取兩三百元的差價。”
在包河刑警三隊民警將金某和孫某抓獲歸案后,警方在其辦公的房間中找出一萬多條購買來的個人信息。
切記保護個人信息
民警提醒廣大網友,上網購物時應選擇具有正規經營資質、信譽度良好的網店,自覺抵制低價誘惑,以免貪小便宜吃大虧。同時,網上購物時切勿輕易向賣家泄露個人詳細資料,尤其填寫在線表格時要格外小心,不是必填的信息不要主動提供。另外,注意保管好網上交易的聊天記錄等信息,一旦發生侵權行為,可以確保向公安機關提供相關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