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小編就寫過一篇關于雙11狂歡購物節的文章,假如淘寶取消了購物狂歡節,這一切將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呢?無限的假設和可能竟然成真了,因為阿里要赴美上市了!

 

      本周,阿里巴巴決定赴美上市的消息幾乎占據所有媒體的大小版面。盡管在不足200字的公告里,阿里巴巴留下了“未來如果條件成熟將回歸國內資本市場”的尾巴,但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的公開“祝福”似乎預示了阿里沒有回頭路可走。一旦在美國上市成功,阿里巴巴龐雜的生態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 新聞背景

  不情愿的美國上市

  由于阿里巴巴整體上市的主體是一家注冊于海外的公司,與中國證監會要求的主體必須在中國內地要求相違背,因此阿里巴巴的上市地點只能選在中國香港或美國。

  香港,從文化和地理位置而言,都是阿里巴巴最理想的選擇,但馬云所堅持的“同股不同權”的合伙人制度與港股的“一人一股”制度相悖,前者是馬云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后者是港交所對股民的承諾,雙方僵持不下,最終,在剩余不多的時間內,阿里巴巴只能轉投美股懷抱。根據媒體披露,阿里巴巴與雅虎(37.94, 0.17, 0.45%)的贖身協議中規定,阿里巴巴必須在2015年12月前上市,才有權以IPO價格回購雅虎剩余20%股權中的一半。因此,對阿里巴巴而言,去美國上市實屬無奈。因為即使赴美上市成功,接下來依然有一系列調整遠在阿里巴巴可控范圍之外。

 

  ◆ 影響一

  賣家活躍度可能受損

  美國的證券市場審查制度中,以“披露”“機構投資者”“集體訴訟”相組合,并形成制約,其中的集體訴訟很可能將促使阿里巴巴進一步加大對淘寶的治理,包括督促中小賣家建立網絡授權制度。

  在美國集體訴訟是一種低門檻高產出的打假行業,“只要在網上填寫一個申請表格就能發起訴訟。訴訟勝利,就能拿到高額回報。”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孫斐然律師介紹,目前,在美國國內有不少依附這種制度生存的機構和投資者將目光放在了近兩年來中國的上市公司。

  知識產權一直是困擾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的軟肋所在。近幾年來,淘寶在杜絕仿造假冒商品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建立了相關審查機制,但結合淘寶過千萬商鋪的體量看,效果并不理想。

  “大多數淘寶的中小賣家都缺乏必要的授權意識。”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金融部主任馮林看來,如果阿里巴巴真的在美國上市成功,偽造產品、出售非合法渠道授權的正規產品,以及盜用圖片的淘寶中小賣家都會成為淘寶重點治理的對象。

  “招股書中,淘寶市場所存在的這種風險應該會被提及。”孫斐然認為,淘寶一定會對侵權加大整治力度,“如果不作為,對阿里的打擊將是致命的,但很顯然,中小賣家的活躍度也將受到打擊。”

 

  ◆ 影響二

  淘寶銷售數據得公開

  “赴美上市最重要的規則是財務透明度和規范。”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認為,此前,京東赴美IPO時提交的財務報表沒能達到要求,原因是財務報表不夠清晰。“美股審查制度中,對財務的要求尤其嚴格,對上市主體,不管你有多少個子公司,具體營收情況和股權都必須解釋清楚。”對阿里來說,除了要厘清旗下上百個股權多元化的子公司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必須披露更多淘寶中小賣家真實銷售業績的信息。

  目前,在美國國內購物需額外征收消費稅,但對于電商的征稅模式有很大不同,不少地區稅收是由目的地決定,比如貨物送到紐約和洛杉磯收取的稅收是不同的。

  阿里在美上市后,是否需要遵循美國電商的稅收制度,律師孫斐然看來,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由于阿里巴巴開通的是互聯網平臺,國界相對模糊,美國方面是否需要收稅,最終由美國專業律師判斷。”

  不過,即便天貓和淘寶能逃過美國方面的征稅,恐怕在國內,淘寶賣家的征稅制度也將加速推進。此前,由于淘寶賣家具體銷售額無法完全公開,使得淘寶賣家的工商注冊和稅務征收始終無法落地,一旦阿里上市后,這一切或將改變,“隨著更多數據的披露,國家監管也會加速,各方面都會更加嚴格。”孫斐然說。

 

  ◆ 影響三

  雙十一或取消

  對于上市企業,中國采取的是審核制,美國采取的是注冊制,其關鍵的區別在于,相比較實際贏利能力,美國股市更看重企業的發展空間和贏利模式,還有一則重要的條件是“誠實”。

  “西方股民對于過低價格的促銷,很容易產生一種不信任感。”一位熟悉赴美IPO的律師分析,阿里很有可能會出于法規監管、商業模式業務贏利點等綜合考量而取消雙十一這樣的大型促銷。

  首先,在美國,各州之間的法律、對電子商務運作的規則各有所不同,天貓雙十一的低價促銷活動很容易觸犯到聯邦法或各州州法制定的類似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法律,“對方很有可能會以商家不得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銷售,并認定天貓雙十一這樣的促銷存在傾銷行為而把阿里巴巴告上法庭。”律師孫斐然也認為,這種訴訟的危險系數很高。

  此外,西方股民對商家低價促銷這種商業模式的看法也與國內有很大不同,他們認為這樣大型的促銷模式,是對商戶的一種利益減損,從而對企業的盈利模式產生懷疑。因此綜合考量,孫斐然認為,美國當地的商業律師,很有可能會建議阿里取消雙十一這樣的大型促銷。

  2013年的雙十一,阿里創下了350億元的銷售紀錄,但也因此引起傳統商業的不滿。

 

  ◆ 影響四

  成本上漲 阿里步步驚心

  對于阿里這樣一家航空母艦式的巨型公司來說,跨國上市的運作,顯然受到的矚目與所要承擔的風險成本成正比。風險成本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跨國運作,另一個則是訴訟風險。

  孫斐然分析,阿里巴巴一旦在美國上市,受到的約束可能是雙重的,“要看中美雙方法律對這樣一個重疊企業是怎么管的,大家的管轄權怎么劃分,這個過程非常復雜。”對于阿里這樣一家涉及到網絡平臺的上市公司,勢必要貼著規則,做結構上調整,馬云得玩好“太極”,“上市前,阿里應該要謀劃好哪一種架構是最劃算的,受到的監管最少,然后才去做結構調整。”當然,即便有萬全準備,雙重管制下的風險成本依然不會低。

  除了來自政府層面的管制外,先前提到的訴訟風險也將讓阿里步步驚心,由于阿里此前在與雅虎爭奪支付寶歸屬權的問題上犯有“前科”,因此美國市場對于阿里始終抱有觀望狀態。這意味著,阿里在美國上市后,將面臨比其他公司更高的訴訟風險,任何造假和違規都有可能面臨訴訟和高額賠償。

  “上市后,阿里所要面對的高昂成本代價,可能會讓它應接不暇。”在馮林看來,阿里的此次赴美上市,目的是為保住更多股權,因此顯得非常被動,沒有辦法去衡量之后的風險,“現在只能從法律上去規避,市場層面恐怕目前很難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