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和馬伊琳的事情已經鬧得是風風火火,不僅天天在頭條溜達,而且賺足了網友眼球,讓網民們也好好喝了碗八卦粥。

 

事情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文章在道歉之后,突然橫眉怒指謝曉和陳朝華:賤命一條,求放過孩子。作為最初調查揭開這起事件的媒體負責人謝曉和陳朝華進入公眾視野。因為成功報道了這次事件,某周刊執行主編謝曉也成了風云人物,四處炫耀他們的功勞,甚至還恬著臉說:馬伊琍發短信感謝我們。中國媒體貌似極少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

 

謝大主編說:作為媒體人,工作中首先考慮的還是新聞價值,然后是新聞倫理。我當然不希望因為揭開生活中殘忍但真實的一面后導致人家妻離子散,作為一位有家有孩子的女性在這點上其實更加柔軟。所以我是權衡了很久做出了決定后才發稿的。而且也做了一些善后工作,站在非媒體人的身份上跟文馬有過聯系,勸他們在一起。

 

這難道就是現在中國媒體人的作風:新聞倫理先行于新聞價值,且不管事件對社會,對當事人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更不會去理會新聞倫理的是非黑白,更不用考慮報道的尺度問題,只要不擇手段達到目的,就是大勝了?可悲的,謝大主編口里的“新聞價值”:為什么偏偏是這種八卦隱私?為什么馬航事件那么大的新聞價值視而不見,為什么所有中國媒體在馬航事件,都一敗涂地?

 

禿子頭上的虱子,這是明擺的事,中國媒體口口聲聲的“新聞價值”是有選擇性的,因為這種選擇性,恰恰說明了中國媒體的丑陋靈魂,從圍剿文章事件來看,可以總結幾點:第一,文章是小人物,沒背景,好欺負。第二,像文章這種事,可以滿足公眾的偷窺欲望。第三,媒體可以充當道德審判官的角色,擴大本媒體知名度。所以他們愿意花八個月的時間去跟蹤“文章”,愿意費盡心事去尋找拍攝角色,更愿意八卦這種隱私,然后精心策劃“周一見”,最后是賺得盆滿缽滿,這就是中國媒體的功利之處。

 

如果中國媒體在馬航事件當中,用了二分之一“文章事件的報道功力”,肯定不至于在西方媒體面前一敗涂地。卻在一個戲子身上找到了無冕之王的快感。所有中國媒體不感覺臉紅嗎?不感覺到悲哀嗎?馬航事件涉及幾百條人命,其新聞價值遠大于一個小小的演員“文章”,更大于“文章的孩子”。因為馬航事件背后代表著某種強勢勢力,中國媒體不敢了,因為馬航事件在國外,需要的報道更大了,中國媒體小氣了,因為馬航事件懸疑太大了,中國媒體不愿意花腦子想了。所以中國媒體理所當然順理成章的敗了。

 

當有網友質問謝大主編:你們這事兒辦得不厚道,對不起當事人。揭人隱私,我要是 @文章 @馬伊琍 @姚笛肯定訴諸法律。謝大主編的回答相當有底氣:中國沒有隱私法,如果參考國外案例的話,也一定是媒體勝。這就是中國媒體人的丑陋之處。當他們獲益時,絕對不會去想“新聞倫理”的事,更不會管城門失火,殃及魚池的事。當他們因為新聞倫理受到指責時,他們就會想法律的漏洞來逃避。這就是中國人小物的悲哀,因為中國媒體實在太有文化了。文章的岳父在微博當中說“昨天我的外孫女吃飯時突然對女兒馬伊俐講:媽媽,電視里都在說,你和爸爸已經離婚了?不知道你們作為父母,聽到自己孩子講這話是什么感受?”如果媒體跨越了基本的報道尺度,是不是到了良心需要自我拷問的時刻?是不是到了危險的時刻?是不是到了需要整頓的時刻?

 

馬云在今天的慈善會上嘲諷媒體對真正公益的冷漠,對八卦事件的追逐,同時力挺文章:“首先我要先感謝謝謝文胖子。今天文章犯了一個基本上男人都會犯的錯,但他之前參與并發起了這個公益活動,告訴大家什么是自閉癥,外界不能因為一個錯就抹滅他做過的公益,因為現在笑他的人,以后也可能會犯這種錯,希望大家給他一點機會、支持與理解,不要讓文胖子變成自閉兒,都不敢出門了?!?/p>

 

中國媒體何時不讓我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