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舌尖》總導演陳曉卿的說法,這部紀錄片的目標觀眾不單止只是喜歡美食的‘吃貨’,觀眾群體是鎖定為普遍大眾,并表示該片的目標是以美食作為窗口,讓海內外觀眾領略中華飲食之美,進而感知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變遷。
無論他們怎么賦予《舌尖》以文化和靈魂,傳統也好,社會也罷,其實最讓人動容的無非還是那些在鏡頭前不斷又不斷出現的展示著大尺度誘惑的遠方的美食而已,人類那不斷攪動的舌頭和不停翻涌的唾液都是無法控制的,更是無法用言辭就能形容得華麗的。
起初語出《漢書酈食其傳》里面的“民以食為天”意思單純是指糧食是人民最重要的東西。而中華地域廣袤,民族眾多,風俗文化也因地而異,在歷史的不斷沉淀過程中,慢慢地,“民以食為天”就成了我們中國人墮落為吃貨一族時拍著胸脯說的一冠冕堂皇的理由了。
然而也就在你看著屏幕里一幀幀播放的美食畫面的時候,也就在你口中的唾液酶不斷不斷地生成又隨著唾液被咽進肚子里的時候,也就在你胃都饞得咕咕開始作響的時候,也就在你攥著拳頭在內心里抗議他們用這種下流的手段報復社會并且你心里的兩個自己在做劇烈斗爭還同時罵人家祖上的時候,一哥們在《舌尖2》一集還沒看完的時候就已經花了600多大洋在淘寶上淘下熱播中的美食了。
是的,這就是吃貨們;沒錯,這也就是我們萬能的淘寶!
淘寶數據顯示,自5月14日“舌尖2”開播之后5天,共有5844791人上淘寶找過零食特產,搜索次數達471萬次,有2005萬人瀏覽過相關美食頁面,成交729余萬件。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食品類的購買高峰,已經逐漸從中午的11點和下午的16-17點,向每晚的22-24點轉移了。其中增長最快的,則是此前冷門的毛豆腐丶松茸丶諾鄧火腿丶乳扇等等,成交量環比增長從幾倍到上百倍不等。這是個什么概念,我特么真不知道也不敢去形容,只想淡淡地說一句:我被你們這些饞嘴的人類給驚呆了!
我有個朋友L就是做電商的,專職淘寶第三方服務。聽他講,淘寶上的那些賣家簡直各個屬狗的,嗅覺靈敏的不得了,之前文姚戀事件曝出的第一時間就有淘寶的一些賣家推出了“文章出軌同款”和“姚笛偷情同款”,還配上了“搞外遇必備”這樣的神文案!如今正當“舌尖2”風頭蓋過一切的時候,那些淘寶賣家馬上就推出了“舌尖上的中國”美食掛在線上。更搞的是有些店家明明只是個買烤紅薯的還硬是死皮賴臉厚顏無恥裝模作樣地掛上了這響當當的名頭,以博得大家的注意。
聽聽都是些什么人啊,簡直喪心病狂!
聽朋友L說,他們新車道電商學院還專門就針對這給一些賣家做過課程培訓呢,據說反響還都不錯!我去,我當時就笑噴了只差給跪了,我做惡狠狠狀不屑地說:敢情那些喪心病狂的賣家們都是你這樣的無良培訓師給教唆出來的呀,原來你就是那個喪心病狂的戰斗狂啊,罪魁禍首,病毒傳播源!
而朋友“哈哈”一笑,空余我獨自凌亂。
或許是我不懂淘寶吧,所以才顯得這么大驚小怪咋咋呼呼。但此刻我的確想說:萬能的淘寶,萬能的主啊,我的舌尖不再痙攣。我和她們,也就隔著一個鍵盤的距離,之間架著這萬能的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