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4-05-27|[復制鏈接,推薦給朋友]
1
2673
曇花一現只在瞬間,要想再看到,只能等到來年的花開,花開不長久,如果把希望寄托在一個不長久的事物上,到最后悲哀的只有自己。依我來看,電商,只是一種經營方式,并不是網絡上吹噓的神乎其神。
一直都在潛水,學習了很多高人的見解,今天有空說一下對電商的理解,說得不對,歡迎討論,當然親也可以一笑而過,呵呵
說是電商,其實主要是說淘寶這一塊,因為對一塊比較熟悉,其它平臺沒有實際操作過,就不添亂了。
很多朋友說自己賣的貨就賺個三元兩塊的,甚至說是虧著賣,怎么買家還是要砍價,或者沒人買呢,看到這樣的,我就納了悶了:你賺不賺錢,或者說你愛虧錢那是你的事兒啊,買家就愛砍價或者東西不合眼,就不買,你白送都不要,人家還要付郵費不是,再說買家也不知道你的成本。所以這個問題根本就是邏輯混亂嘛。人家買東西砍價是個人癖好,就像你賣東西少賺不賺甚至虧著賣也是你的個人癖好,兩者是沒有關系的。
還有一個就是無限夸大營銷的作用,事實上營銷是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什么?是貨!現在最常見的就是這陣子賣什么火就一窩蜂去賣,拼推廣,拼價格,拼直通車,說實在的,拋開貨只營銷這種方式注定是做不長的,因為任何人的資源都不是無限的,要熟悉一個行業,一件產品,需要花大量的資源,你不一定要去生產產品,但你起碼要知道產品從原材料采購,生產,使用等細節,簡單地說即便不是專家,起碼得是個行家吧。但跟風去做,注定就只能是打游擊,倒買倒賣,這在早幾年,也許還能混口飯吃,現在已經不容易了,而且只會越來越難。
還有一個,就是將買家過度的貶低和拔高。過度貶低,就是把買家想像成一群不會獨立思考,沒有分析能力的個體,在營銷手段方面,最常見的體現就是狂**,濫用打折等等。一件商品,隨便標個999,然后折成99,放在早幾年,特別是流行電視購物那會兒,這招還行,現在都已經物極必反了,買家無疑是信息弱勢一方,但那也是個正常智商的獨立行為人啊。這些方式合適的節點適當用一下還行,但真的不能太過。過度拔高,就是把買家當祖宗供著,千依百順,逆來順受。可以這么說,買家花錢買貨買服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這有個度。一來先震屏,然后砍價,包郵啥的,真當自己是城管啊,尤其在低價商品類別中很常見。這類買家無論是售前售后都特別難處理,在我的理解,不同客戶是有不同價值的,這類買家就是典型的低價值客戶,甚至是負價值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類客戶排除在目標客戶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