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市,最后到底會苦了誰?一定是腳跟還不怎么穩的中小賣家,上市后一系列的整頓,第一把刀會朝中小賣家身上砍過去。

 

阿里巴巴上市,國內互聯網最后一家仍處于神秘地帶的巨頭企業,今后將定期向外界公開自己的各項指標。資本市場與其要求的公開、透明、誠信,對于阿里巴巴這個起步于草根、活躍著幾億消費者、各式買賣形態兼具的交易平臺而言,既意味著更廣泛的融資空間,也同樣意味著困難和挑戰。

 

中小賣家是淘寶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ipo之后,透明的監管,公開的業績等,需要企業健康的經營。有觀點認為,魚龍混雜的中小賣家,可能是阿里在上市之后,需要重點治理的對象。

 

在多位大佬不斷呼吁監管之后,中小賣家還可能面臨繳稅壓力。據了解,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針對淘寶店主這樣的在線賣家的征稅辦法。

 

有文章曾簡單計算,一個網店年營收100萬元,扣除各項成本剩10萬利潤,按照傳統線下企業的繳稅要求,在扣除增值稅、教育費附加、城建稅、企業所得稅等稅費之后,可能只能剩下幾千塊錢的真正收入。如果真是如此,中小賣家的積極性和活躍度,將受到巨大打擊。

 

如果還沒有盈利就要被各種繳稅,那么開網店還有何優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