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
發表于2014-11-11|[復制鏈接,推薦給朋友]
1
3052
2009年我們作“雙十一”純屬巧合,當時是淘寶商城誕生的第二年,很多消費者不知道這個品牌,我們想通過一個活動或一個事件,讓消費者記住“淘寶商城”。
當時,我和管市場部的明梅幾個人在我辦公室聊天,說我們應該搞一個活動,有點像美國的感恩節的大促銷。他們就開始做調研,結果是:從季節性銷售來看,11月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時間。但是合適的節日時間點就不太好找,數來數去,說,“11月還一個光棍節。”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光棍節”的說法,11月11日,4個1,我個人比較喜歡“1”這個數,因為我的生日是3個1,我看到4個“1”,比我還1一點,我覺得挺好,就用這一天吧。
“那一天光棍們都沒事干,就忽悠他們到網上買點東西……”
我們當時開玩笑說,那一天光棍們都沒事干,就忽悠他們到網上買點東西。但自己也沒有想能作那么長遠。
第一年參加雙十一的商家很少,但是活動來臨前,我還是特地關照了大家,要關注客戶的存貨夠不夠賣,因為當消費者熱情起來了之后,貨是核心。
真正 “雙十一”那天,我其實不在杭州,而是飛去了北京出差。因為我們也沒想到這個活動會那么火爆。那天北京下雪,但是早晨我的飛機很幸運地降落在北京的時候,同事電話馬上就打進來,告訴我銷售非常火爆。
那天北京是滿天大雪,晚上吃著火鍋,我跟同事們還在競猜,看最終數字能到多少。——吃完飯,我就回到酒店遙控指揮了,但每個人都沒有猜到5200萬那個數字。
那天很多商家準備的貨根本不夠,小二緊急就跟商家溝通調貨,把線下門店的貨、經銷商的貨臨時拉到網上。我還記得很清楚,廣東的一個商家“以純“,是由董事長批條子,把線下的貨臨時批給線上,
事實證明,這六年走來,如果沒有我們商家、合作伙伴的支持與投入,雙十一不可能有今天的規模。整個“雙十一”不是屬于阿里巴巴,而屬于我們所有的商家,屬于所有的合作伙伴。阿里巴巴只是在中間做了一個發起者,而這樣一個日子,正體現了整個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的一種完美的合作。
讓雙十一變成全球消費者的節日
2010年,大概夏天到秋天以后,我們想11月11日快到了,我們是不是應該再搞一次,當時也沒想到會這么一直搞下去,與上一年不同,這年是商家準備了貨,但基礎設施沒有準備好。
當時發生了非常著名的把打印機打爆的事件,所以后來我們在商家攻略中,都提醒大家考慮基礎設備,必須用高速打印機,而不能用噴墨打印機。——后來雙十一火爆到商家連打印機都要準備“候補“。很多企業都會把財務、行政部門員工臨時抽調到電商部門,包括一線工人都會到倉庫幫忙,都是這么多年來大家慢慢摸索出來的一些經驗。
2011年,還發生過午夜驚魂,就是“雙十一”開場以后,突然發現整個商家后臺配置的衣服顏色尺碼全部亂掉,當時大家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 好在 “午夜驚魂“盡管聽上去很兇險,但是還留給了我們時間去處理這個問題,最壞的打算沒有變成現實,但是不等于你不需要各種預案。所以從那時起,我們每一年雙十一無論從技術、業務、安全各個角度都會有很多的預案,把各種情況都想到,不再臨時抱佛腳。
在這六年雙十一的過程中,我們很多的小二成長得非常快,雙十一的成功背后,其實是大家做了絕大多數的工作,在這里面我們可以看到成長的歡樂,跟“雙十一”本身帶來的歡樂是一樣的。
有好幾年是雙十一之前我都是在外面出差,但是很有趣的是,雖然大戰前夕在外奔波,但在回來的路上,你就會非常迫不及待地想回來跟戰友們在一起,而且這種想法特別強烈:希望看到自己的戰友。
所謂戰友,其實就是通過共同的戰斗形成的友誼,“雙十一”是一個非常好的提升組織凝聚力的機會。
我還記得在去年的雙十一,慶祝儀式結束,也到了1點以后,核心團隊都已經餓得不行,也已經累得不行了,大家說,”去搞點吃的,去搞點酒來。”我們就近找了餅干花生,旺旺雪餅、火腿腸什么的,不知誰還有一瓶紅酒,大家說歇一會兒,在我的辦公室里(因為夜晚總開會而被大家稱為“夜總會”)聊聊天,感覺是特別開心的一個時刻。
每年“雙十一”我們都需要去創新,我們想通過搭一個場,讓所有的參與“雙十一”的商家、合作伙伴一起來參與創新,共同給消費者一些不一樣的“雙十一”。——2014年也同樣不例外:
今年雙十一我們主要是圍繞三個方面來努力:首先,今年是全球化“雙十一”的開始,馬總也在阿里巴巴上市后,明確提出了我們的三大戰略,全球化、農村和大數據云計算。全球化在整個集團發展當中,未來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們把2014年的雙十一定義為全球化“雙十一”的元年,就像六年前我們開始這個活動一樣,這也是一個開始和探索:讓更多的中國消費者能夠通過“雙十一”這個節日,享受到來自全球的好的產品,而且讓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商家都能夠參與到這個節日,讓雙十一變成全球消費者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