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小米:價格屠刀和牢籠

 

  雙十一銷量前十的品牌中,幾乎全部是服裝和手機品牌,小米拔得頭籌,這已經是小米在雙十一的兩連冠。今年,小米官方旗艦店最終成交支付金額 15.6 億元,奪得了七項第一。其中包括手機類銷量第一;電視單品單店銷量第一;平板單品銷量第一;智能穿戴設備銷量第一;3C 配件類銷量第一;網絡設備類銷量第一;線控耳機類銷量第一。

 

  分類產品的銷量上來看,賣的最多的是紅米手機,紅米系列成為絕對的主力軍:第一是紅米 1S,其次是紅米 Note。這反映了一個有趣的事實:銷量完全按照價格反向排序,價格越低的產品,銷量越高。

 

  這背后是低價手機的巨大需求,小米的價格策略又一次被證明是有效的。但是,“價格屠夫”也應當辯證來看待,彼時的小米可以拿著價格殺向四方,但是現在卻成為了牢籠。正如《價格:是小米的武器,也是小米的牢籠》所說:一旦接受了小米產品很便宜的設定,就很難再改變了。

 

  這個牢籠效應就表現在了平板的銷量上,雙十一期間,平板成為了小米銷量最低的產品,當然這其中有更多復雜的原因比如整個平板市場的不景氣,但更為重要的是,小米平板的定價在 Android 平板中并不低,小米并沒有用價格法寶為它護航。

 

  對比之下,小米手環(huán)的銷量是平板的四倍,它也為小米贏得了智能穿戴設備的銷量冠軍。相比平板,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十分不成熟,發(fā)展?jié)摿薮螅偌由犀F在的消費者越來越習慣佩戴這能設備,接受度與日俱增,小米的價格策略似乎同樣奏效了。

 

  另外,小米在家電領域也成為了黑馬。雙十一當天,在 1 小時 20 分的時候,小米電視支付訂單首先突破 1 萬,成為大家電品類最快破萬的商家,截止到 12 點 19 分,僅小米電視的支付金額已經突破了 1 億元,最終位列電視單品單店銷量第一名。

 

  對競爭對手來說,無論接不接受小米的價格屠刀,不可置否的是,小米的產品已經越來越豐富,手機已經成為國內市場份額第一,小米的一舉一動,都將具有一定的市場導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