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4-12-17|[復制鏈接,推薦給朋友]
1
2933
先說說識人——
美工:這是一個可以測試的工種,因為她的工作似乎可以量化,一般我會事先準備好一個測試題目,可能是寶貝描述也可能是店鋪海報,在面試之前先做完測試題目。有些人不愿意做,就直接淘汰,這種人一般很難配合。通過這種方法我招到過三個好用的美工,招聘的過程就是
1、看案例
2、案例OK的發測試題
3、測試滿意的面試
客服:這個我就不多說了,這是掌柜們最常招一個工種,打字速度、心態、耐心等等
推廣和運營:這個工種容易出騙子,我身邊就發生很多這樣的事情。什么養詞、質量得分、螺旋的,面試的時候說的一套一套的,做了三個月走人。老板招運營就是因為本身不是很懂運營,那么怎么才能不被忽悠呢?怎樣識別這樣的人才呢?
我總結了一個方法,就是“聽”。
1、聽他說的是“方法”還是“成功案例”。
如果說的是方法技巧,你深問的時候他也回答,那么這種人多數是可靠的,可以給一些時間測試他方法。
如果他講成功案例,說明他在渲染調動一種情緒,一種讓你憧憬向往激動的情緒,迷惑你的判斷力。如果你深問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會故做神秘吊你胃口勾你好奇,最后你會以為抓住了救命稻草,殊不知你已經是他砧板上的肉了。實際這樣的人沒什么真正的技術,他的能力是一種銷售能力。他用一種銷售技巧把你騙了。想想賣假藥的騙子是怎么說吧,還有賣生發用品的,賣美容用品的,營銷技巧無一例外的都是渲染情緒,先讓你極度悲觀恐懼,然后再以救世主姿態給你希望。
2、聽他是不是在列舉華麗的數字和看一些像是打了雞血的拆線圖。
數字具有凌駕于個人主觀立場之上的權威性,會讓大腦負責審查的那塊瞬間短路。數字能讓“不可信”瞬間變得“可信”,就自然有人熱衷于把一切數字化,把生活中種種“不可計量”說成“可計量”。 用數字妝點謊言,就像給演員穿上了實驗室人員專用的白大褂。乍一看頗具“科學性”,實際上什么也說明不了。
再說說用人——
1、員工最核心的根本利益是什么?
答:是按時發工資,不拖不欠不押。
2、員工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答:不給漲工資忍了,不降工資就行。
3、如果客服較多,怎么發提成更能提高積極性?
答:一天一發,現金到手。
4、上級如何下達任務?
答:內容明確,有始有終,有價值。
最后談談人員架構——
這個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大店小店的情況各有不同。
1、小店請人要考慮到兼職,兼職的要點是是上游工種兼顧下游工種、技術工種兼顧非技術工種、高級工種兼顧低級工種。
如果你是一個人創業,你將要請的第一個員工,客服工資2800元,美工工資4200元。以往的情況是你一個人既做客服又做美工,還要自己拿貨、打包、發貨。這樣你會選擇請哪一個工種成為你的第一個員工呢?
單從工資上看,肯定是先請一個客服,而且自己又能做美工。但要考慮到剛剛創業的情況,人員不多,重要的是一人多用,一人身兼數職。兼職的要點是上游工種兼顧下游工種。網店很大一部分時間是被美工工作占據的,如果請一個美工可以兼顧客服,但是反之則不行。
另外還要考慮到兼職工種的便利問題。美工或客服兼顧拿貨打包發貨是不合適的,因為美工和客服的本職工作是要在電腦前不能離開的。我這里并不是在說小賣家要怎么安排人員架構(那要看具體情況),只是想闡明一個道理,那就是“小店請人要考慮到兼職,兼職的要點是是上游工種兼顧下游工種、技術工種兼顧非技術工種、高級工種兼顧低級工種。”
2、有一定規模的大店要考慮到人事的兩個問題,一是效律問題,二是權力問題。
現在有這樣一個組織架構的模型:一個公司有兩個運營開兩個網店,每個運營負責一個網店,共用一個美工。大部分公司都在使用這個模型進行人員分工。
很多公司設置了“客服部”、“美工部”、“推廣運營部”、“后勤部”等,每個部門有主管。傳統企業都是這么分配管理的,但有多少傳統企業能在互聯網上生存呢?他們的工作流程是這樣的,由運營部做策劃,然后由美工主管分配給美工,時間和進度上看美工部的工作量安排,特別是一個公司有兩三家網店,每個網店都配有一個運營人員的情況,更容易出現搶美工的情況。
網店運行的核心是運營部,這是一個大腦部門,現在情況是大腦想往東走還要看腿愿不愿意。當然,這中間有一個總監或老板從中協調,但也只是協調而已,真正有權力的還是美工主管。
如果企業規模還做不到一個運營配一個美工,那么就不要一個運營負責一個網店。運營可以做為參謀負責提交計劃,但要由總監決定統籌、執行、規劃、監督。
怎樣分辨真假運營大家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