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于2014-12-29|[復制鏈接,推薦給朋友]
0
2503
產品運營:抓住貼合“用戶需求”的微創新點
雷軍說不高興被稱為雷布斯,原因自然不言而喻,雷軍與小米想做的是不止是國內的獨一無二,更是全世界的特有品種:低價、高質、有逼格。面對小米手機不斷被詬病“抄襲”蘋果的聲音,雷軍也一再強調,相似不是抄襲。
筆者以為,雷軍更想強調的是“微創新”,微博與博客的不同之處幾乎只有一個“140字”的短設置,但就是這么一個極小的不同,偏偏更適應用戶的閱讀需要、最終成就了一段微博時代。
在這個信息泛濫的年代,大張旗鼓、費盡心思地為用戶全新打造一款專業的平臺、應用,或許還不如一個小技術團隊利用熱點改造的即興游戲來得有吸引力。微創新,就是那個好巧不巧符合用戶需求的“點”,找到了,哪怕是無心插柳也必然成蔭。
QQvsMSN 騰訊做的絕不僅僅是模仿
如果說Google是被百度搜索擠出中國市場,那么MSN退出國內也幾乎可以說是被騰訊逼得退伍。這兩個案例乍看不同,其實本質相似:用戶體驗好的留下來了,用戶體驗差的都被趕回老家了。
Google敗得一定不是技術,而是敗給了百度一方更擅長運用“中文”的優勢。MSN退出中國市場,一定能算得上是失敗的兩大原因是:MSN的信號差,隔著大洋的信號與一直不愿為中國這片市場重開渠道的態度,導致用戶體驗的一再下降;騰訊QQ傳輸文件的速度更快捷,永遠不要小看一分一秒的爭奪,在互聯網,哪怕一個零點幾秒的頁面延緩反應都決定著用戶體驗的質量層次。
QQ與MSN之爭,騰訊做的絕不只是模仿,細節上的超越與微創新,往往決定著產品的生死命運。
海底撈 服務會影響味覺
開火鍋店的人有很多,開著滿國都是連鎖店的火鍋店同樣不在少數,但惟獨海底撈成了眾所周知、有著營銷絕技的榜樣形象。
老板張勇說,開第一家火鍋店的時候,不會熬湯、不會炒料,店址選的也不好,想要生存就只能對客人態度好,為了讓客人滿意,做錯了就陪笑臉、送菜品,開始一段時間送的甚至比賣的還要多,但是半年之后,張勇摸到了餐飲界的技巧:服務。客人吃得開心就會夸你菜好,吃得不開心就會評價難吃,服務影響著顧客的味覺。
對于海底撈老板張勇來說,第一家火鍋店的開張基本是毛糙又失敗的,但在不斷的試錯與摸索中,終于找定了符合他的用戶市場的“微創新”:絕佳的服務。
做產品最終做的是用戶需求 “隨便”做可能勝于全力打造
周鴻祎說,一個有高技術含量的團隊花費巨資打造出來的專業產品,可能對用戶來說什么都不是,而當一個不經心的舉措對上用戶需求某個點,則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產品效益。
新建一個網站、平臺或者一款手機應用,有最好的技術基礎當然是創業團隊的優勢,但這幾乎就只能占個響亮的好地基名聲,沒有抓住那個符合用戶需求的“點”,你可能什么都不是。
而尋到這個點的方式只有兩種:靠運氣與不斷試錯。運氣不受人控制,那么不斷試錯就成了推出一個平臺、建設一家網站、制作一款應用,甚至是開一家火鍋店的高成功率運營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