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24日報道,在中國,技術正如何改變金錢及其使用情況。如今,在這個10年前僅有700萬人有信用卡、幾乎所有交易都用現金進行的國家,主要通過移動設備購物的人越來越多。
報道稱,政府最近發布報告顯示,去年3.58億中國人——占該國網民大約一半——曾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支付,比2014年增加了將近2/3。正如很多中國人直接從個人計算機跳躍至智能手機,他們的支付習慣也發生了類似跳躍。
在迅速發展的移動支付市場中,200多家公司在展開競爭。總部設在北京的研究公司易觀國際稱,阿里巴巴集團的支付寶占據主導地位,占2015年總交易額的73%。騰訊公司的產品微信支付排在第二,約占13%。
分析人士估計,去年,中國人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支付和轉賬總額達16.4萬億元人民幣,約為2014年的兩倍、2013年的12倍多。
報道稱,阿里巴巴和騰訊起到了推動作用。除了將其支付系統與各自的電子商務網站以及送餐、叫車、通訊和提供其他商品和服務的應用軟件連接起來,他們還與數以百萬計傳統零售商簽約,從餐館、夫妻店到沃爾瑪。
移動支付最令人擔心的是安全。但是,在這個很多消費者說對銀行等傳統機構感到警惕的國家,這些互聯網巨頭已經通過制定這類人認為更能滿足其需要的規則,而贏得某種程度的信任。因此,大多數消費者并未感到,使用移動支付軟件是自己在信任方面跨出的一大步。
報道稱,所有這些有利因素加在一起,令中國成了移動支付領域的先鋒,這也意味著樸建峰等人很少使用現金的生活方式,能夠表明移動商務將令其他領域發生何種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