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集團今日公布2015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2015全年交易總額達4627億元,凈收入達1813億元,虧損94億元(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
根據財報顯示,京東虧損原因主要有:戰略布局京東金融、京東到家O2O等業務;拍拍網停止運營帶來的相關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京東方面表示,未來京東將聚焦在電商、金融和技術三大領域,電商包含京東商城、京東到家;金融包含京東金融和正在申請的京東財險;技術則以云技術和京東智能為主。
據了解,2015年京東到家與永輝超市業務合作落地,截至2016年2月29日,京東到家同5個城市的56家永輝超市門店合作。目前,京東到家已經為中國12個主要城市的消費者提供O2O服務。
京東財報核心數據:
一、2015年全年,交易總額(GMV)達人民幣4627億元,同比增長78%;核心交易總額(Core GMV,即交易總額除去拍拍的交易額)達到44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4%;實現凈收入人民幣1813億元,同比增長58%;活躍用戶總數達1.55億,同比增長71%;核心業務訂單量12.631億,同比增長94%。
二、2015年第四季度,交易總額(GMV)達到人民幣1453億元,同比增長69%;核心交易總額同比增長79%,達到1432億元人民幣;凈收入人民幣5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7%;自營業務交易總額(GMV)達787億元,同比增長63%;第三方平臺交易總額達到645億,同比增長103%;電子與家電產品的交易總額(GMV)達到701億,同比增長66%;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的交易總額(GMV) 達到731億,同比增長92%。2015年第四季度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交易總額占總交易額比例上升至51.0%;核心業務訂單量4.178億,同比增長100%;移動端渠道完成訂單量約占總完成訂單量的61.4%,同比增長超過230%。
三、2015年京東線上自營與第三方平臺,核心交易總額分別為人民幣2556億元與1909億元,同比增長了60%和129%。在傳統優勢3C、家電業務(含IT、數碼、通訊、家電)上,全年GMV達人民幣2289億元,同比增長65%。與此同時,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GMV達人民幣2176億元,同比增長達109%,占京東核心GMV的48.7%,較2014年42.8%提升近6個點。而在2015年第四季度,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GMV占比上升至51.0%。
四、截至2015年12月31日,京東在全國運營213個大型倉庫,覆蓋全國50個城市大約400萬平方米,包括6個自建亞洲一號倉庫和5367個配送站和自提點。2015年,超過85%的自營訂單實現當日和次日達配送。
五、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2015全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8.505億元人民幣(約1.313億美元)。Q1-Q4毛利率分別為12.20%、12.90%、13.80%、14.3%。2015年京東商城實現盈利。虧損主要是對京東金融、京東到家O2O等業務進行了持續投入,從而對未來進行戰略性布局。
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京東2015全年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94億元人民幣(約14億美元),絕大部分屬于非經營性虧損,主要源于拍拍網停止運營帶來的相關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第四季度對部分投資確認的減值、員工股權激勵費用以及與騰訊戰略合作涉及的資產及業務收購所產生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