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螞蟻金服虧損,或許意味著小貸公司的芳華已經逝去
2018年一季度,在過去一年出盡風頭的螞蟻金服終現虧損。自媒體清流club估算其虧損金額為19.16億元。
阿里財報將虧損原因歸結為:螞蟻金服繼續加大投資,從而實現用戶的強勁獲取和參與,這些投資導致螞蟻金服本季度出現凈虧損。
拋去專業的財務數據,任何一家企業虧損的原因無外乎兩種:1,各種成本增加了;2,各種收入減少了。(來源:新浪科技)
2、百度創業元老之一崔姍姍已回歸 負責人才與文化
5月7日,從接近百度的知情人士處獲悉,百度最早期七大創始人(業界又稱百度七劍客)之一的崔姍姍重新回歸百度隊伍,主管人才小組和文化建設。
崔姍姍當初加入百度也有一段故事,1999年底,李彥宏從美國硅谷回來,帶來了要做搜索引擎的思路和資金。為了招聘第一批工程師,在清華和北大的BBS上發布了招聘信息。崔姍姍當時還在中科院讀研究生,看到這個帖子后,被其吸引,并通過面試成為了公司的七位創業人員之一。(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3、京東瞄上家電售后 電商塑造服務品牌考驗整合能力
從當初的價格為王,到如今的體驗制勝,將服務進行商品化銷售已成為零售企業發展的趨勢之一。5月7日,京東正式推出“京東服務+”項目,整合原廠服務的品牌廠商、品牌授權服務商、京東自營維修等服務商資源,向消費者提供包括安裝、維修、清洗等的售后服務。
此前,傳統的售后服務形式一直因價格不透明、服務不規范等問題遭受消費者詬病,電商所具備的信息公開、可追溯特點,可以撬動很大的傳統線下市場。但不只是京東,諸如蘇寧推出的“蘇寧幫客”、國美上線的“國美管家”,也均在爭搶這塊肥沃的土壤。業內人士提出,電商在售后市場上的爭奪已成必然,但考驗的核心競爭力還在于平臺對資源的整合能力。(來源:北京商報)
4、快遞上市企業薪資水平大起底:順豐高管分紅最壕
羅世禮曾任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兼首席信息執行官,堪稱平安在IT、數據方面的“大管家”,一位接近順豐的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2016年底順豐與菜鳥爆發了“數據大戰”,順豐也因此立志從快遞公司向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的轉型,這其中信息運營能力必不可少,而羅世禮或許就是順豐轉型的關鍵人物之一。
當然這點工資對于王衛也是小意思,股權分紅才是大頭。去年四家A股快遞公司凈利潤增速下滑,但整體還是向上的,因此都拿出20%左右的凈利潤分紅。凈利潤最高的順豐,王衛分紅達到5.94億,比其他三家快遞公司董事長(夫婦)總和還多。(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