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社交電商領域可謂風起云涌。社交電商平臺拼多多的成功上市,讓更多商家、巨頭都瞄準了社交、拼團的營銷模式,希望以此打通社交“壁壘”,達到拓客、拉新等目的。近日,一家同樣主打社交電商的平臺“拼少少”已經進入內測,即將上線,由此引發熱議。拼少少的出現究竟是創新還是蹭熱度?又反映了什么樣的行業趨勢?
申請注冊11枚商標 平臺已進入內測
隨著拼多多的大熱,同樣以社交電商為定位,拼少少這個名字一出現便引發熱議。界面廣東記者了解到,拼少少隸屬深圳虹新零售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經進入內測階段,即將上線。
值得注意的是,上線之前,拼少少平臺就已經申請注冊11枚“拼少少”商標,通過22商標寶平臺免費查詢可以了解到,“拼少少”商標主要注冊在第29類(食品)、35類(廣告貿易)、41類(教育娛樂)、42類(技術服務)、38類(通訊傳媒)、03類(化妝品)等類別,目前處于實質審查階段。
深圳虹新零售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也于近日對外公布消息稱,拼少少平臺上線將舉辦不一樣的上線儀式,發布會當天將邀請一批抖音紅人,舉辦抖音達人之夜。
創新還是蹭熱度?拼少少稱要向小米有品看齊
平臺屬性相同,名字相似,拼少少會不會成為拼多多復制粘貼的版本?這是多數人討論的焦點。
對此,拼少少方面在接受其他媒體采訪時表示,拼少少的定位,首先是學習小米有品,做極致單品,每個品類只優選出幾款商品,讓消費者無需過多的選擇,每個產品都是高性價比,讓消費者可以放心購。
據了解,小米有品是小米旗下精品生活電商平臺,也是小米“新零售”戰略的重要一環,延續小米的“爆品”模式,為用戶提供精選商品。而目前拼多多的模式為提供海量商品,商家可以自行入駐,只要資質齊全,就可以申請開店銷售。
此外,拼少少還將引入更多品牌企業、中華老字號等企業入駐,并提出幫助中華傳統企業借助社交電商將產品更好地銷往全球的設想,拼少少平臺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三年時間,幫助200家中華老字號企業嫁接新零售渠道。
由此看來,拼少少在品牌定位上與拼多多有所差別。但盡管如此,對于拼少少的上線仍有不少質疑之聲。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界面廣東記者表示,拼少少此舉有“搭順風車”的嫌疑。“深圳那邊電商企業比較扎堆,但是鮮有成功做大者,比如前幾天模仿云集的云集品就被爆出供貨商堵門,但我看很多評論以為深圳的云集品就是杭州的云集。拼少少最近能*出不少貼著拼多多的新聞,相信是在傳播上做了一些努力,但單單依靠炒作,只是一時的熱鬧,我們需要仔細甄別‘碰瓷式營銷’。”
“拼團”營銷大熱 拼多多的模式能否被復制?
眾所周知,拼多多以“拼團”作為運營抓手,以“微信”作為引流高速公路,一方面讓數百萬淘寶中小賣家成功實現“低成本搬家”,讓B類代工廠改造供應鏈直接面對消費者,另一方面通過微信讓原本沒有觸達過電商的數億末梢人群(騰訊的年活躍用戶10億減去阿里的年活躍用戶6億)第一次接觸電商并且實現有效復購率和形成不同以往的用戶心智與黏性。
在其影響下,社交、拼團模式營銷大熱,就連傳統電商三巨頭淘寶、京東、蘇寧電商巨頭都上線了類似拼多多的“拼購”頻道。2018年上半年,淘寶推出了一款名為“淘寶特價版”的App,直接對標拼多多的拼團模式。而在3月,京東推出類似拼團拼團“京東拼購”,并開放獨立招商入駐。
那么,拼多多的這種營銷模式能否被復制?
曹磊認為,拼團模式雖然技術不難,但門檻很高。互聯網的特征是強者恒強、贏家通吃,很難再有老二,所以再想有這樣的商業平臺出現,必須在商業機遇、團隊甚至運氣都具備的情況下才會再次出現。“未來可能會有更厲害的玩家出現,但一定和拼多多的模式又有不同了。”
行業革新 “新電商時代”正在到來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研究,目前國內的社交電商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是B2C類平臺,如小紅書、美麗說、蘑菇街、萌店等;二是B2B類平臺,如云集、有好東西、愛庫存、環球捕手、好不滿倉等;三是導購類平臺,如什么值得買、美柚、堆糖、省錢快報等;四是“拼團”模式,如拼多多、“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洋碼頭“砍價團”、蘇寧易購拼團、貝貝拼團等;最后是服務商類,如有贊、點點客、微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