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之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兩次談及打假這一熱點話題。在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答打假提問后,3月11日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針對媒體就食品安全和科技打假的提問,張茅回應稱,食品安全和打假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過去我在多個場合說過打假的問題,有的記者還歸納過,說你在五次會議上四次提到打擊假冒偽劣。”
他指出,要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使制假售假者傾家蕩產,公開曝光造假者,讓他在陽光之下無處藏身。
張茅回應熱點:使制假售假者傾家蕩產
當日上午,有媒體提問張茅,“有哪些相關舉措嚴防嚴控嚴管校園食品安全風險?有的公益組織和電商平臺,在通過科技治理的方式去推動假貨的科技監測,這對實現‘天下少假’的目標是否有幫助?”
張茅表示,當前食品安全確實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說農獸藥殘留超標、微生物和重金屬污染、食品添加劑使用不規范,制假售假時有發生,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影響逐漸顯現。
“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以來,就把這項工作作為我們的重中之重。”張茅說,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對食品安全要實行“四個最嚴”:建立最嚴謹的標準,解決目前標準缺失、標準落后的問題;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從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包括巨額懲罰制度、巨額補償制度、重獎舉報人制度;堅持最嚴肅的問責。
針對公益組織、電商平臺利用科技打假這一問題,張茅說,這實際上和食品安全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假冒偽劣產品嚴重侵害群眾利益,擾亂市場秩序,必須重點整治。
張茅說,去年就處理129萬件假冒偽劣產品案件,當前和今后要做的工作要突出重點,把群眾最關心、危害最大的食品藥品、兒童用品、老年用品等領域作為重點,加強監管,“要采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
張茅在答記者問時還表示,應糾正“假冒不偽劣”的觀點。“假冒就是侵犯了知識產權,就要嚴厲打擊。要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使制假售假者傾家蕩產,公開曝光造假者,讓他在陽光之下無處藏身。同時,還要加強企業自律,形成社會的信用系統。”
張茅說,通過努力,不敢說實現“天下無假”,只能說逐步做到“天下少假”,讓群眾少一份擔心,多一份放心。
代表委員為打假支招:應推廣互聯網打假科技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注食品藥品領域的假冒偽劣和打假問題,并提出通過科技加多元共治的模式來打假。
食品企業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胡建文今年提交了關于嚴打食品藥品制假售假行為的建議。他說:“從近些年公布的食品藥品制假售假重大案件來看,造假手段日益隱蔽,假冒包材仿真度高,消費者難以辨識。食品藥品制假售假之所以如此猖獗,巨大的利益是驅動因素。”
胡建文建議,對假冒偽劣食品藥品要以零容忍的姿態進行打擊,像打擊酒駕一樣重拳出擊,讓假冒偽劣行為付出沉重代價。要嚴格執法、加重刑罰,完善食品藥品溯源。
胡建文說,互聯網打假是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日益成熟,阿里巴巴等電商企業積累的商品溯源和防偽技術為打擊侵權假冒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聯合技術成熟的互聯網企業建立公共的食品藥品防偽溯源監管平臺。消費者利用智能手機下載識別軟件,就可以知道食品的產地、廠家、時間、圖片等詳細的信息,讓不良商販和劣質產品無處遁逃。”
公安執法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特級優秀警察郝世玲今年也提交了關于加大打假力度、讓制假者直接入刑的建議。她提出,全社會要協同共治,提高制售假犯罪成本,尤其對涉及食品藥品等人身安全的制假售假者要從重處罰。
郝世玲還結合基層打假執法實踐遇到的難題指出,要提高打擊制售假犯罪的效率,對與時俱進的新技術增強學習了解和應用推廣。她在建議中指出,“比如阿里巴巴開創了12項專為打假而生、不斷迭代的‘打假黑科技’,聯合執法機關、品牌權利人、消費者等社會各界共建打假共治系統,將原本散落各處的打假資源、信息線索、鑒定資源聚合到一起,實現了對制售假全鏈路的溯源打擊,從根本上解決了假貨流出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余留芬今年繼續提交關于打假的提案,這緣于她對假冒偽劣者的痛恨。她說,不少仿冒“人民小酒”的廠商直接以酒精兌酒然后灌裝,成本2元一斤的劣質酒打上“人民小酒”的標簽后,售賣價格提升至三四十元一斤;還有部分廠商將“人民小酒”的名頭進行了改寫使用,如“人民好酒”“人民的小酒”等。在2017年,甚至還出現過假酒數量比真酒還多的局面。
余留芬希望政府部門加大力度保護中小企業知識產權,像治理酒駕和欠錢的老賴一樣打擊假貨。她強調,在食品安全方面,監管部門對企業一定不能留有任何寬容余地。
在提案中,余留芬提到,企業尤其中小民營企業在打假和知識產權上的維權成本實在太高,傳統的蹲點摸排等方式耗時耗力,還很難達到好的效果。一些互聯網企業比如阿里巴巴創立了新興的打假新技術新模式,降低品牌權利人企業維權成本,也節省執法機關執法資源,在業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這種打假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技術新模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