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消息,京東拼購日前宣布招商政策全面升級:即將接入微信一級入口對接10億級別流量,全面開放招商類目并減免平臺使用費,未來將依托全新升級的拼購業務打造新型社交電商平臺。
據介紹,京東拼購將從8月起在全國范圍啟動招商會。在全新招商政策中,拼購向全類目商家免平臺使用費開放、扣點降至0.6%;6小時快速審核將幫助商家快速入駐。同時,京東拼購為商家提供1對1指導及成長扶持計劃。
但京東方面強調,快速開放并不意味著降低質量門檻,其專門建立了一道“品質防火墻”,組建了超百人的驗審團隊,在開放的同時嚴格控制質量關。注意到,京東5月發布了“廠直優品”計劃,納入新華社旗下的“新華信用”平臺作為京東品質重要的源頭把關人。
9月,京東拼購將接入微信一級入口,利用微信市場的海量用戶等資源,打造區別于京東現有場景和模式的全新平臺,深入挖掘低線用戶。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布了2019年6月移動互聯網全行業排行榜,微信以10.96億的MAU成為國民第一應用。
事實上,京東從2018年就開始重視拼購對低線城市用戶的激活。2018年底,京東將拼購業務提升至戰略層面,京東成立“拼購業務部”,負責拼購業務的發展、探索社交電商的創新模式。
進入2019年,京東拼購持續發力,先后開啟新一輪獨立招商、推出購物圈“超級合伙人”計劃等,豐富自身社交電商生態;4月,京東拼購App開始上線測試,成為京東拼購業務的主陣地。目前,京東拼購業務除了享有單獨的APP和小程序之外,還在京東APP、PC端、M端、京東微信購物、京東手Q購物等設有入口。
可以說自下沉市場孵化出拼多多這匹“黑馬”后,各路玩家都開始在下沉市場“各顯神通”,研究小鎮青年的購物需求。事實上,下沉市場的確是值得一挖的寶藏。據國內權威數據公司QuestMobile發布中國移動互聯網半年報顯示,2019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月度活躍設備規模已經觸頂11.4億,第二季度用戶規模單季度內更是下降近200萬,但三四線城市用戶仍然保持較高增速。
另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者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超七成、GDP占全國的59%,且三線及以下城市貢獻著中國三分之二的經濟增長。對電商企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塊價值洼地。
而這樣龐大的下沉藍海市場自然不乏前赴后繼的進軍者。今年618期間,拼多多、京東更是一舉打響下沉市場之戰。拼多多在618期間推出了“百億補貼”系列促銷,平臺針對全網最熱銷的10000款商品進行定向精準補貼,最終訂單數達到11億筆,其中七成來自下沉市場。
京東直接用5億元紅包重砸下沉市場,其中也包含了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熱衷的社交玩法——京東拼購。而拼購的發力也成為了本次618期間推動商品大賣的一個重要因素,數據顯示,京東拼購3—6線城市下單用戶數同比增長106%。
另外,阿里巴巴也加快下沉的速度,進一步探索內部結構。6月27日有消息稱,阿里正在考慮將聚劃算從淘寶天貓獨立出來,成立大聚劃算事業群。獨立后的聚劃算將扛起搶占下沉市場、單挑拼多多的大旗。對此,阿里巴巴不予置評。
日前還報道,聚劃算從7月28日到9月28日,針對消費電子這一品類,每周將補貼一個億,補貼期間,參與活動的商品將在過去30天的最低價基礎上再打九折,多款熱門商品設置五折搶購,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熱情,觸達更多新客。
就此來看,補貼成了下沉之戰必不可少的利器,尤其是下沉用戶對于價格的敏感性,大家都是以極致低價來吸引下沉用戶,但如此能否長期發展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再者,價格戰背后,又是雙方在基礎設施、資本實力、配套服務等方面的較量。
從長遠來看,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下沉市場人群的生活習慣會越來越向一二線城市靠攏,會注重消費的高質量,屆時用戶的爭奪還是要依靠真正令消費者滿意的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