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盒馬合作兩年后,浙江安吉誕生了多個盒馬村,遍及天荒坪鎮、山川鄉、孝豐鎮、杭垓鎮、天子湖鎮,面積達到1.2萬畝。縣域內建成盒馬村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安吉地處長三角腹地。1.2萬畝盒馬村的建成,使其成為長三角數字農業的先行區。
在長三角,阿里巴巴數字農業落子清晰。上海首個盒馬村,誕生在崇明;浦東則要建設一批盒馬村。江蘇溧陽,是全國首個畝產超過2000美元盒馬村誕生地。8月,盒馬宣布,在浙江省衢州市建設全國最大盒馬村。
全國層面,長三角以外,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已完成對山東、四川、云南、廣西、內蒙古、廣東、重慶、陜西等省的布局。
盒馬為安吉農業帶來盒馬村之外,還有一個加工中心。加工中心是阿里巴巴數字農業數字化供應鏈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6月30日,阿里巴巴曾對外發布數字農業“產地倉+銷地倉”戰略。通過這張數字化農產品流通網絡,每年可以把100萬噸生鮮農產品送上餐桌。
成片盒馬村的建設,數字化加工中心的高效運轉,讓安吉農業具備了優勢。
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安吉數字農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浙江杭州、湖州、嘉興等多地建成多個盒馬村。這些村莊的農產品,通過盒馬在安吉的加工中心,成為品牌化商品。
安吉與盒馬的結緣,始于2018年。當年9月,安吉冬筍首次進入盒馬。隨后安吉多個農產品進入盒馬,實現了從農產品到商品的嬗變,當地由此興起了多個盒馬村。
盒馬村是根據訂單盒馬進行農業生產的村莊,從產、供、銷三個維度重構了農業,是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基地代表。
盒馬合作伙伴、安吉天賜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旭東認為,盒馬村幫安吉農民提高種植、流通、銷售各環節的效率,讓消費者吃得更好的同時,也讓農民賣出了好價格。
“發展數字農業后,農民普遍增收,有了新活法。”朱旭東說。
65歲的許尚昌,是安吉縣40萬竹農中的普通一員,十幾歲開始就上山挖筍。他介紹,以前挖筍看天吃飯,賣給誰、能賣多少錢、心里都沒有底。
與盒馬合作后,每天的價格、需求量、質量要求,許尚昌都清清楚楚。多的時候,許尚昌1天挖100多斤,可以賣1000多塊。
目前,安吉盒馬村商品從早期的冬筍,已經發展為涵蓋板栗、春筍、蘿卜、紫薯、農家菜等產業。圍繞糧食安全,還發展了水稻及旱糧作物。數字農業在安吉以蔚然成風。
朱旭東估算,盒馬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可以增加3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