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好農貨進城,讓更多大訂單下鄉。
10月24日,由商務部在南京主辦的“中國零售圈大會暨2021生鮮零售發展論壇”上,盒馬方面表示,“十四五”期間(截至2025年底),盒馬將在全國建設1000個盒馬村,并在國內農業產地采購共計1000億元的優質農產品。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是訂單式農業發展數年來,真正迎來爆發期。
盒馬副總裁沈麗介紹,這是盒馬啟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戰略”中的重要環節。努力開展訂單農業,一方面依靠銷售端的用戶反饋,把更多市場信息和用戶需求帶到田間地頭,幫助農戶規劃種什么、怎么種;另一方面在農產品種植前提前約定采購金額和采購量,穩定農產品價格,避免“菜貴傷民”、“菜賤傷農”。未來,盒馬還將在盒馬村內篩選優質項目,圍繞盒馬村建設產地倉、加工中心等,與當地合作伙伴一起進行農業產業化探索。“我們希望用‘盒馬村’探索出一條改變傳統農業積弊的可復制模式,為鄉村振興做出貢獻。”
盒馬村將成農業創新主陣地
盒馬村,是指為盒馬種植農產品的村莊,種出的優質農產品直接賣到盒馬線上線下新零售平臺。它的不同在于,定向種植,以需定產。通過消費大數據,盒馬把市場行情、消費趨勢傳遞給種植端。
2019年起,盒馬村模式開始試水。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36個盒馬村,遍及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據沈麗介紹,盒馬近期更新了一套盒馬村品牌使用標準及管理規范,除必須采用訂單農業模式外,還對簽約品種全域種植面積、商品品質獨特性等進行了硬性要求。“盒馬在農業上的新探索,比如產業化、品牌化、IP化嘗試,都將依托盒馬村展開,讓盒馬村成為農業創新主陣地。”
疫情期間盒馬村無一滯銷
2020年初疫情爆發初期是一個考驗,全國多地商鋪、餐飲場所歇業,很多地區一度交通封閉,農產品流轉、運輸遇到極大困難,全國多個農業產地面臨農產品滯銷難題。經核查,當時全國近百個盒馬村無一滯銷。盒馬保供應的舉措和助農行動,數天內解決超過兩千噸的滯銷農產品。一些滯銷村在接入新零售、成為盒馬村之后,解決了銷路難題。
擴大種植面積,科學管理,降低運營成本,提前配置供應鏈資源,讓農戶增收的同時,并未抬高農產品的售價。四川丹巴黃金莢、重慶莼菜、甘肅沙蔥、崇明翠冠梨等農產品反而成了熱銷品。
實現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
為讓消費者吃到高品質的農產品,本次會議上,盒馬村還設立了準入機制,“擁有現代農業成產理念”“有特色農產品”“產能穩定”是“必選項”。生產環境優越、科技力量加持是成為盒馬村的加分項。
沈麗介紹,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建設盒馬村,一方面是響應國家振興鄉村號召,另一方面,是要真正實現產、供、銷的全鏈路數字化的新零售生態。
今年,除了產地端,盒馬也開始供應鏈改革升級,全國多地建設新型供應鏈中心,其中武漢、上海、成都的供應鏈中心明年將投入使用。
銷售端,盒馬鮮生、盒馬鄰里、盒馬X會員店等多業態聯合采購,更豐富的消費場景和用戶需求,可以讓供應鏈更高效。
盒馬總裁侯毅認為,新零售未來的健康發展之路,是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高度融合。“產業互聯網可以深深扎根農村,幫助農民種出好農貨,賣出好價格。消費互聯網連接上億消費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二者的融合,才能讓農業從根本上實現數字化升級,帶動廣大農人收入邁上新臺階。”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