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25日晚,飛利浦宣布已簽署協議,將其家用電器業務出售給知名投資公司高瓴,交易金額約37億歐元。
此外,飛利浦將與家用電器業務簽署全球獨家品牌授權協議,為期15年,并可視條件延長。也就是說,飛利浦家電雖然有了新主人,但還可繼續使用“飛利浦”品牌。
飛利浦家電將為該品牌授權支付約7億歐元。因此,這筆交易總計約44億歐元,折合人民幣近340億元。
飛利浦家用電器總部在荷蘭,全球擁有7000多名員工,在廚房、咖啡、服裝護理和家用護理電器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產品包含空氣炸鍋、咖啡機、空氣凈化器、吸塵器等。2020年,相關業務的銷售額為22億歐元,相比上一年跌了1億歐元,約占飛利浦整體營收的11%。
飛利浦CEO萬豪敦(Frans van Houten)表示,出售家電業務后,飛利浦將持續聚焦健康科技領域,并進一步轉型為一家健康服務公司。
此次收購飛利浦家電,是高瓴在百麗國際、普洛斯、格力電器之后,又一百億級并購交易。
高瓴創始人兼CEO張磊表示:“我們期待與飛利浦攜手拓展新市場,在全球尋找更多成長機會。”
據悉,這項交易需遵循包括監管批準在內的例定成交條件,預計將于2021年第三季度末完成。
出售業務,飛利浦是行家
2020年,飛利浦營收195億歐元,目前旗下有四大業務板塊,按營收排序,分別為診斷&治療、聯網護理、健康個護和其他。其中,家電業務所屬的健康個護板塊占整體營收的比例約28%,產品線還包括口腔護理、母嬰護理、剃須美容等。
從財報數據來看,飛利浦家電業務收入穩健,維持在22億歐元-24億歐元之間,且健康個護板塊的整體盈利能力不錯。
飛利浦家電的制造、銷售網絡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但據光大證券研報,飛利浦家電的產品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并不高,排名數一數二的產品只有空氣炸鍋和電熨斗,其他如吸塵器、烹飪電器等,聲量較小。
飛利浦創立于1891年,總部位于荷蘭。130年的歷史中,飛利浦的業務幾經調整,最初是靠燈泡起家,而后陸續涉足電視、剃須刀、醫療設備領域。飛利浦一度專注于消費電子領域,2013年之前的公司名字都是“飛利浦電子”或“皇家飛利浦電子”,而決定聚焦醫療健康領域后,便把名字里的“電子”二字給去掉了。
2012年,飛利浦與冠捷科技成立電視合資公司,飛利浦持股30%;2013年,飛利浦將音頻、視頻、多媒體等生活娛樂業務,賣給了日本船井公司;2014年,又徹底出售電視業務;2016年,將照明業務拆分上市。然后是2021年,出售家電業務。
在出售資產方面,飛利浦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流程了。雖然業務被賣掉了,但都會以品牌獨家授權的名義持續經營,在家電業務上也是如此。
國牌崛起,飛利浦地位堪憂
早在1920年,飛利浦就進入了中國,是中國消費者最熟悉的國際大牌之一,靠著豐富的產品線,一度占領中產階級的家庭生活。
目前,飛利浦在中國銷售的產品線涵蓋照明、家電、消費電子等。據飛利浦財報,自2011年開始,中國成為飛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場,僅次于美國。2020年,飛利浦在中國的營收超過24億歐元。
過去,很多產品如電視、MP3、電動牙*、剃須刀等,都是由飛利浦這樣的國際品牌從海外引入中國,靠著先發優勢,在中國市場占據絕對的壟斷地位。但近年來,隨著供應鏈的成熟,中國品牌不斷崛起,飛利浦的江湖地位受到了不小的威脅。
例如,在中國市場,飛利浦的個護類產品一向表現不錯,電動牙*和電動剃須刀長期排名第一,但近幾年遭遇了國產品牌狙擊。
從天貓數據看,2020年,國產電動牙*品牌usmile已超越歐樂B,逼近飛利浦。而飛科電動剃須刀在線上的市場份額早已超越飛利浦。具體到此次被出售的生活家電行業里,2020年天貓雙11的品牌排名中,飛利浦被美的、蘇泊爾打敗,位列第六。
飛利浦的優勢在于強大的研發能力,從這家公司的研發占比即可看出。2020年,飛利浦在研發上花了19億歐元,占營收的比例為9.8%,且逐年上漲。家用電器所在的健康個護板塊研發占比稍低,只有5.4%,但2020年的研發費用也有近3億歐元。
但飛利浦的弱勢在于,作為跨國公司,面對快速變化中的中國市場,很難及時作出反應。
例如,飛利浦的家電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很慢,有時一年都出不了幾款新品,且定價一般都在中高端。當中國的供應鏈成熟起來,技術壁壘被攻克,中國的小公司就靠著快速迭代、更新的產品和更具性價比的價格,鉆入飛利浦留下的市場縫隙,并不斷擴大規模。
現在,飛利浦如何破局的問題,交給了高瓴。
高瓴入主將帶來什么?
實際上,早在一年前,飛利浦就開始考慮出售家電業務,在消息正式公布前,不少人都在猜測,究竟是哪個家電巨頭能吞下飛利浦家電。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最終買家是高瓴。
高瓴資本創立于2005年,已成為亞洲PE/VC領域的頭部機構,主張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在尋找投資機會上,張磊一直推崇“啞鈴理論”,一端是科技創新的滲透,另一端是傳統企業的創新轉型,利用科技幫助它提升水平。
因此,在高瓴資本的投資版圖上,既有百度、騰訊、滴滴、美團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也有藍月亮、福耀玻璃、格力這樣的傳統公司。
在收購飛利浦家電之前,高瓴資本也曾大手筆收購實業。
2017年,高瓴資本牽頭,以531億港元收購一代鞋王百麗國際;2019年,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以400多億元人民幣入局珠海格力電器,獲得其15%的股權。
高瓴資本為這些傳統的巨頭帶來了什么?或許從百麗的例子可以看出來。
去年12月,百麗國際執行董事、鞋類事業部及新業務事業部總裁盛放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2017年高瓴資本入主后,派駐了一個以技術人員為主的團隊,在系統產品化、門店數字化、客戶運營、電商板塊做了不少探索。2018年-2020年,百麗在數字化轉型、線上線下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并連續三年奪得天貓雙11鞋靴品類冠軍。
高瓴稱,其已成功地與全球多家消費零售企業深度合作,引入創新的直接面向消費者的DTC模式(Direct To Consumer),在供應鏈協同、會員體系、用戶體驗、用戶細分、市場營銷、產品定制等領域幫助企業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升級。
“我相信,憑借高瓴在電子商務、供應鏈和數字化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專業認知,我們將繼續為消費者的家庭生活帶來有意義的創新。”飛利浦家用電器首席執行官Henk de Jong說。
據悉,高瓴近年來已引入眾多海外品牌和成功企業。高瓴表示,希望把全球優質品牌資產和先進技術,以及全球的海外商業實踐和管理體系帶到中國,促進中國本土企業更長遠、更穩健地參與全球競爭,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在并購完成后,高瓴將為飛利浦帶來哪些改變?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