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一家制造企業的小村,2012年網上成交額卻超過15億元,淘寶網上交易超過50萬筆的“金冠”店鋪,1/10來自這里,這就是被業內譽為“中國淘寶第一村”的義烏市江東街道青巖劉村。
背靠大樹易創業
原住人口不足2000人的青巖劉村,與義烏市區僅一江之隔。這里沒有繁華的商貿業,但在一排排五層高的新式農民房里,卻隱藏著6000多外來人口在這里“淘寶”。
在青巖劉村一棟民宅,記者見到了淘寶賣家吳文利。為節省成本,他租用了一幢樓房的地下室辦公,在3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里,擺滿了各色家居類塑料制品。幾名客服人員盯著電腦屏幕,不時敲打著鍵盤。“這兩天是淘寶網 雙12 購物節,網上生意還算不錯,每天有3萬元左右的營業額。”吳文利說。
“在青巖劉村,只要你有夢想,愿意吃苦,租一間房子、帶一臺電腦就可以創業,拿貨可以通過 小額混批 來解決,不需要壓貨成本。”在采訪期間,多位受訪人士這樣描述青巖劉村的創業之路。
“小額混批”是當地的一種俗稱,又稱“網貨超市”,這種經營模式首創于青巖劉村,即以大宗批發的形式,從義烏國際商貿城進貨,或者直接向工廠下單,再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小額批發給淘寶賣家。
青巖劉村的街道兩側,分布著多家“網貨超市”的商店,其中,在業界頗具知名度的匯奇思、萬客商城、俏貨批發等網貨超市,就是從青巖劉村走出的,他們的銷售額早已過億元。
下午四五點,是青巖劉村最熱鬧的時候,村民忙著打包發貨,包裝時的“嗞嗞”聲充斥于耳。駐扎在村子里的“四通一達”、順豐速運和中國郵政等快運公司,會在這個時段集中出動,把車開到家門口取件。
謀劃“淘寶”新模式
提及青巖劉村的電子商務,村民劉文高是一個不得不說的人。他是義烏市江東街道電子商務協會執行會長,浙江省網商協會副會長,被稱為義烏的“淘寶教父”。
采訪劉文高半個小時里,他接了不下5次電話,而大廳的沙發上,還坐著一撥他的客人。“這些人是香港的客商,我們正準備談一個國際品牌的合作事項。”記者不經意間的問話,打開了劉文高關于電商升級的話匣。
根據劉文高的描述,青巖劉村雖然已經成為“淘寶第一村”,但也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探路期:2008~2009年,草根創業階段,從義烏市場拿貨、然后搬到淘寶上經營;2010年,推出了“貨源共享、技術共享、資金共享”的模式,解決網商們的資金、貨源和技術問題;2011年以后,延伸出“網貨超市”模式,解決了網商們的貨源和數據包等售前問題。
劉文高對記者說,“現在,普通的淘寶賣家競爭太激烈,所以我們在考慮把國際知名品牌代理權拿過來,包括設計、制造、銷售權。義烏不缺設計和加工企業,這就相當于自己生產國際知名品牌然后獨家在網絡上賣,這樣做淘寶才有意思。”上述遠道而來的香港客商,是青巖劉村下一步升級的意向合作方。
與此同時,劉文高還向記者展示了一幅“青巖劉村(成都)物流中心(籌建)”建設示意圖,類似的擬建項目在8個地區做了規劃,其中已進入洽談階段的地區還有東北和華南地區。這些是針對全國網商們的“地網服務中心”,即網商們除了接單外,其他所有服務該物流中心負責,從而節省快遞費用和配送時間,增強買家的購物體驗。
“如果你是一個淘寶賣家,又很懶,你最想用哪種方式做生意?可能很多人會想:有人來下單后,點點鼠標,又有人會負責發貨以及后面所有的事情,那該多好。”劉文高說,“天網已經有了,所以我們要建的是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