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米汽車交付提速
4月份開始,小米汽車進入交付階段,首月完成交付7058輛。時間來到5月,小米汽車交付量持續上漲,已經達到8630臺。
自交付以來小米汽車累計交付量超1.5萬臺,累計鎖單量達到8.8萬臺。小米汽車火熱的市場需求,讓雷軍對后續的銷量信心倍增。
在近日的2024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雷軍發表演講時定下目標:全力擴產,交付提速。小米汽車今年交付10萬輛,沖刺12萬。
緊接著小米汽車宣布,小米SU7即將進入新一輪的交付提速,6月將確保交付超過1萬輛。
從6月起,小米汽車工廠正式開啟雙班生產,提拉產能。同時,為了加速定單與生產匹配效率,小米汽車于6月5日0點起,將大定鎖單猶豫期從7天縮短至3天(72小時)。
圖源:小米汽車
小米汽車將大定鎖單猶豫期縮短,是在向行業看齊。從目前業界的大定鎖單猶豫期看,蔚來是72小時,小鵬也是72小時,而理想和問界是24小時。
而依照小米汽車今年沖刺12萬臺的目標,意味在剩下的6個月內,小米汽車需要完成10.5萬輛的交付任務,算下來平均每個月要交付超1.7萬臺。時間緊迫,小米汽車工廠正在沖刺,全面提升產能。
據了解,小米汽車工廠坐落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規劃,工廠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年產能為15萬輛,2023年6月竣工。
據財聯社報道,目前小米汽車二期工廠也正在按部就班地推進,相關區域已經進入拆遷階段。二期產能也為15萬輛,計劃于2024年動工,2025年完工。兩期建設累計目標年產量30萬輛。
如今,6月開啟“雙班模式”后,日生產時間將從8小時增至16小時。雷軍曾表示,小米汽車工廠每小時可生產40輛小米SU7,每76秒就可以有一輛新車下線。以此計算,開啟雙班生產后,其滿產月產能有望提升至近2萬輛的水平。
銷售網絡建設方面,根據規劃,到今年底小米汽車的銷售服務網絡將達到219家銷售門店,覆蓋46個城市;143家服務中心,覆蓋86個城市,基本覆蓋中國大陸地區所有省份(包括自治區和直轄市)。
在交付階段,有關小米汽車的爭議和傳言也接連傳出。比如近日網傳小米汽車欲收購恒大汽車58.5%的股權,對此官方聲明該消息為謠言。
還有市場消息稱,小米SU7充滿73.6度電費了87.86度電,涉嫌反向虛標。小米汽車公開回應稱,這是真實的充電量、放電量的如實體現,標注的電量是測試出來的,并非固定值。
二、小米汽車發力智能化
在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雷軍坦言小米汽車過去兩個月忙得焦頭爛額。一方面要推動6月生產線開雙班,保障交付量過1萬臺,另一方面要保證全年交付10萬輛,并沖刺全年12萬輛的目標。
雷軍認為,單車型9個月時間交12萬,這是一個創全行業紀錄的目標。頗為有趣的是,女性用戶是小米汽車的一大主力軍。
小米SU7在在防曬、收納、帶色溫的化妝鏡等細節方面深受女性消費者的喜愛,目前有31%的用戶都是女性,預計這一比例將會達到50%。
與小米汽車相當,華為的鴻蒙智行智界S7的女性用戶占比當前已經接近40%。不過,華為車BU董事長余承東還是自謙自己為“老男人”,表示自己擅長商務和豪華方面,但對年輕女性用戶的需求把握還有差距,團隊要迅速彌補。
日前,主流造車新勢力品牌陸續公布了今年5月的交付成績。在統計的品牌中,埃安、理想和鴻蒙智行5月份銷量超過3萬輛,其中埃安以40073輛的成績登銷量排行榜第一,環保你增長35.80%。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車在榜單中排名第十,5月份是小米汽車第二個交付月,交付量雖然未實現月銷過萬,但也環比增長22.3%。
圖源:鈦媒體
整體來看,5月造車新勢力銷量普遍回暖。業內人士認為,5月新能源車企銷量和交付量呈上漲態勢,或與汽車以舊換新的國家政策落地實施、各地相應政策出臺跟進,以及汽車廠商價格優惠措施有關。
今年4月,車企掀起新一輪價格戰,通過以價換量搶占市場。比如4月22日,理想汽車發布公告稱,全系產品除L6以外官降1.8萬-3萬。
之所以降價,是因為理想汽車發現,用戶的平均決策周期比去年更長,消費者對車企的降價普遍處于觀望狀態,給理想汽車帶來更多的銷售壓力和競爭壓力。
除了理想,特斯拉、小鵬、廣汽埃安等車企都紛紛跟進降價。目前來看,造車新勢力之間的競爭持續激烈,還遠遠沒有結束。這也意味著,小米汽車需要應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技術創新、產品升級、服務提升等多個方面提升自身的護城河優勢。
小米汽車正在發力智能化。雷軍認為,智能化是智能電動汽車的靈魂,是汽車工業的必爭高地。
據雷軍介紹,小米智能駕駛的智駕活躍率83.18%,智駕里程362.86萬公里。5月底,城市領航開通10城,目標是到今年年底成為行業第一名。
人員投入方面,目前小米智能駕駛團隊有超過1000名工程師,今年底預計增加到1500人,明年繼續增加到2000人;而研發投入方面,在第一期投入47億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增加投入15億。
對于小米汽車的發展趨勢,安信國際發布的研究報告稱,盡管小米SU7獲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但預估未來兩年難以帶來凈利潤層面的增益。
三、券商機構看好小米汽車
那么,小米集團業績情況如何?今年一季度,小米實現營收755億元,同比增長27%;經調整凈利潤達65億元,同比暴增超100.8%,創單季歷史新高。
從業務來看,智能手機業務收入465億,同比增長32.9%,是小米業績最大貢獻來源。
小米2024年Q1財報
雖然小米汽車未能實現盈利,但前景向好。得益于小米集團遠超預期的業績表現以及小米汽車的增長趨勢,推動了小米集團股價持續上漲,今年以來股價漲幅已達20%。
今年以來,小米集團還積極回購股票,累計進行41次回購,合計回購金額達23.94億港元。
與此同時,多家券商機構紛紛看好小米集團以及小米汽車業務的長期成長空間。一季報發布后,華爾街多家投資機構上調小米集團目標價,摩根士丹利將小米集團的目標價從4月中旬的17.5港元提升至25港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發布研報稱,因一季度業績良好,預計今年電動汽車出貨量和利潤率預計將進一步上升。
此外,該投資機構還對小米電動車業務內在價值的估值從1100億元人民幣上調至1200億元,并將2024年出貨量預估從7.5萬輛提高到11.8萬輛。
花旗則將小米目標價從21.9港元調升至22.4港元,并上調今明兩年電動汽車出貨量及毛利率預估。匯豐研究也調高小米目標價至25.3港元,同時調高今明兩年電動汽車出貨量預測。
華爾街知名投行摩根大通、高盛和建銀國際也不同比例地上調小米集團目標價。
目前來看,各大券商機構對小米汽車持樂觀態度,而未來小米汽車能否成為行業中的一股顛覆性力量,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