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商家在平臺發布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的商品或信息的行為,京東將視違規程度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扣分、下架違規商品、刪除違規商品、限制創建商品、禁止上架待售商品等處理措施,減少店鋪曝光(包括但不限于全店商品流量降權、禁止投放廣告、禁止提報營銷活動等)等處理措施。
【具體處理措施】
違規程度輕微的,扣2分,下架或刪除違規商品;
違規程度嚴重的,扣8分,下架或刪除違規商品,店鋪商品搜索降權50%(7日),限制提報營銷活動(7日),限制提報廣告(7日),店鋪商品推薦降權50%(7日),7天內限制通過接口批量操作商品,并限制創建商品及禁止上架待售商品7日;
違規程度特別嚴重的,扣25分,下架或刪除違規商品,店鋪商品搜索降權100%(30日),限制提報營銷活動(30日),限制提報廣告(30日),店鋪商品推薦降權100%(30日),30天內限制通過接口批量操作商品,并限制創建商品及禁止上架待售商品30日,店鋪在售商品閾值下降為200個SPU(30日);
除上述措施外,如商家多次或大量出現以上違規行為或因上述行為引起重大投訴或輿情的,京東有權視違規行為對商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全店商品下架、店鋪屏蔽、商品屏蔽、店鋪清退等市場管理措施。
【規則解讀】
一、“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是指什么?
普通消費者在一般注意力的條件下對商品或服務的來源發生錯誤認知。
二、“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如何排查認定?
京東會通過人工排查或系統排查的方式抓取目標品牌和商品,同時從品牌LOGO圖片、商品圖片、流量行為、評價數據、售后數據等多個維度對異常的品牌、商品數據進行核查判斷,并依照大眾的認知標準、消費者的相關反饋或大眾評審對特定品牌或商品是否構成混淆的判斷結論來確定該品牌或商品或店鋪信息是否構成“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比如:
(一)因品牌信息造成混淆的,包括但不限于商家發布的商品或信息、店鋪名稱或logo使用了他人品牌的圖形變異或品牌變異等,造成消費者信息混淆的;
(二)所發布商品的外觀(包含但不限于款式、配件等)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的,且帶來了消費者的退款、舉報等不良后果;
(三)其他使人對商品或品牌來源產生誤解或有違誠實信用原則的情形。
三、如何理解違規程度“特別嚴重的”?
包括但不限于:
(一)大量或多次或惡意發布混淆信息的;
(二)發布混淆信息且造成惡劣影響的,如產生大量消費者資損或投訴舉報等;
(三)發布的混淆商品或信息已造成輿情或監管事件的,或平臺其他范圍的負面影響。
以上為本次甩手關于京東發布混淆信息細則解讀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各位商家能有所幫助!
更多推薦:
心中有規,才能經營有道。無論是店鋪運營老手,還是運營新人,店鋪入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平臺規則,只有在熟悉規則之后,才能更好的避免不規范、不合理的行為出現,甚至能獲得平臺激勵。本次就讓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京東的...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