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打假的行動一直在持續,據1月28日消息,淘寶網還宣布即將對執法部門公開線下的假貨發布圖等信息。務求提高打假效率。
對此,阿里巴巴的首席風險官邵曉峰表示,阿里巴巴會繼續強化技術和大數據的應用水平,跟更多的政府職能部門以及機構合作,向外輸出數據和信息,以方便各部門聯動大家,提高打假效率。
淘寶網在聲明中還表示,假貨是經濟發展的毒瘤,尤其是當人均GDO在3000~6000美金的時候,全球的國家都會面臨假貨這樣的結構性難題,而作為整個社會商業生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淘寶也是假貨這個階段性問題的受害者,并不是受益方,但是淘寶網愿意承擔起打擊打擊假貨的責任,我們絕不會推卸這個責任。
目前阿里巴巴集團投入在消費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員工超過2000人。是一支涵蓋“安全技術、數據挖掘、專案打擊、品牌合作、消費者保障、投訴受理、商家教育”等數十項重要職能的知識產權保護專業團隊。
此外,阿里巴巴還招募了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540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負責配合進行日常線上巡查和抽檢等。在用于解決假貨這一社會問題的人員投入上,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投入了接近了萬人的驚人規模。
從淘寶網及時提供的線下假貨分布圖上,執法部門可以隨時查看服飾、化妝品、家紡、男女鞋、日化、數碼等所有可能涉及假冒偽劣商品類目的地域分布信息,以及全國集中涉嫌制假販假市場的經緯度坐標,以方便執法部門執法。
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發布的《2014年網絡交易平臺打假報告》中,不難發現消費者對假貨的辨識仍然存在誤區,而多項統計數據顯示,線下才是假貨的重災區。報告認為,打假必須要從源頭打起,而打擊假貨最有效、最核心的手段,就是電子商務。
阿里巴巴安全部資深總監倪良表示,發退貨、登陸IP、商品文字、圖片描述,交易,消費者評價、維權,權利人投訴,甚至是社交媒體數據等16個維度和特征的數據在被提取和交叉分析后,從中剝離出涉假信息……當一切都被能被記錄和對比分析時,售假者的行為就會被追蹤,變得無處可藏。
法律規定只有達到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的才能追究造假者的刑事責任。很多售假者在線下倉庫中都把貨屯在價值5萬元以下,過往銷售出去的假貨很難追蹤。但是利用互聯網的數據可以把多個店鋪歸集到一個人身上,這樣更能夠還原售假者的量刑。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表強調,當前,假冒偽劣商品的主要源頭在網下,要抓住源頭進行治理。要一追到底,不能像割韭菜那樣,在網上割了一茬又一茬,但任由網下的假冒偽劣源頭不受觸動。而打擊假冒偽劣任重道遠,需要多層面多維度入手治理。
淘寶網表示,對假貨的打擊,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遠遠還不夠好,我們會繼續完善團隊、流程與機制,繼續虛心聽取各方意見,提升自身的打假水平。但同時,淘寶網也發現,根本不能憑借一己之力去真正解決線上線下共生的假貨問題,還需要有更多的執法部門與我們一起,從根子上拔掉眾多制假的源頭。
很多消費者都對于阿里淘寶的這個打假行動叫好,確實,如果任意假貨橫行的話,擾亂的不僅僅是整個電子商務界,而且還會大大影響到電子商務的長遠發展,為了能夠還給消費者一個公平透明的交易市場,對于阿里的打假行動確實要給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