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京東中層及高層員工認為,2019年將成為京東近年來,組織架構調整最為劇烈的一年。
近期,京東集團CHO(人力資源總監)隆雨調任,不再分管人力,但仍負責原來的集團法務,以及新增負責京東在東南亞等國際區域的部分工作。接任者為一位80后、京東第2屆管理培訓生,京東有任用管培生的傳統,比如現京東法人代表張雱也出自管培生體系。早期,管培生雖然身處業務線,但可以直接給劉強東寫郵件。
一位京東公司人士說:“Rain(隆雨)調任源自高管團隊輪崗計劃,旨在推動組織變革,這也是Rain的主動選擇。”隆雨曾任UT斯達康的高級副總裁、全球首席法律總顧問及首席合規官,后任京東首席人力資源官及首席法律總顧問。同時隆雨還在京東集團投資決策委員會中,另外5名委員為京東商城CEO徐雷、京東集團CFO黃宣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京東數科CEO陳生強、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
“這是劉強東的又一次‘回歸’。”一位參與京東內部會的高管說,CHO隆雨調任、接任者是一位年輕管培生,這些新變動在京東內部,被認為是公司2019年即將發生的組織架構大調整的序幕。
劉強東的上一次回歸是在2016年7月,彼時的標志性事件是商城CEO沈皓瑜、集團市場副總裁熊青云調任,劉強東開始重新執掌業務一線,商城的10位主要高管、集團總共18位高管直接向劉強東匯報。
徐雷、王振輝等高管“臨危受命”,分別擔起營銷和物流的重任。如今此二人均被重用,徐雷任商城CEO,三大事業群SVP直接向徐雷匯報,他在京東內部主推中臺策略,由于建設中臺需要觸及多方利益,劉強東近期在內部會上發話:“誰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王振輝則任獨立子公司京東物流CEO。
當時的壓力主要來自于阿里的競爭,如今除了阿里外,拼多多的崛起不可忽視,以及宏觀環境下行也是新阻力。
不過,與上一次回歸不同的地方在于,劉強東此次“回歸”,更重要的目標是組織變革。“老劉已經深刻意識到隨著京東體量變大,組織的問題成為了最大的阻力。”上述京東高管說,例如劉強東在內部會痛斥的“人浮于事”,就說明他意識到公司里有些崗位是不必要的,造成了組織的臃腫;“拉幫結派”則是痛斥跨部門推動業務的難度,已經影響了公司業務的增長,這也是大公司的常見病。
在資本市場投資者眼中,與多數互聯網公司一樣,京東一直存在管理上的問題,但多年的高速增長掩蓋了這些問題,早期創業價值觀被稀釋,并且缺乏有效的組織約束力是市場最擔心的事情。
如今劉強東的再次“回歸”,就是要在2019年給組織“做手術”。如同全球啤酒業資本巨頭巴西私募基金3G Capital的做法一樣,當他們收購了幾家歐洲啤酒廠后,發現很多歐洲員工已經進入養老狀態,3G Capital削減了固定薪酬,變成績效制,并且淘汰那些不愿意做出改變的員工。上個月,京東也宣布要末位淘汰10%的高管。
不過,劉強東依然認為京東不可能永遠依靠人治,因為這已經是一家接近18萬人的公司,應該建立一套能夠自我發展的組織架構,并且不斷培養出有戰略思考和自主決策能力的高管,這是他本次組織架構調整的核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