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26日),天貓宣布正式啟動“天貓上海中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天貓事業群副總裁吹雪任總經理,天貓美妝事業部、運動戶外事業部和消費者策略中心等團隊將首批入駐。
對天貓上海中心的設立,很多人并不感到意外。從國際大牌、老字號到新品牌,很多品牌商家聚集在上海。天貓與商家之間的溝通會,也經常在上海召開。
其中,每年春季,天貓核心管理層都會與合作品牌高層來一場深入對話,也就是天貓Top Talk。作為天貓年度最重要的會議之一,今年也再次在上海舉行。
天貓上海中心將承擔天貓與在上海的品牌之間的日常溝通和服務。“在上海設立中心是我們的新開端。天貓小二要多上客戶門,客戶的問題能現場處理就現場處理。”吹雪說。
據悉,未來天貓將繼續聚焦新品、新品牌、新品類,進一步做戰略性投入。而上海作為中國消費最國際范兒、最前沿、最活躍的城市之一,也會與天貓產生更多火花。
天貓上海中心為什么開啟
在天貓上海中心落地之前,上海已有阿里巴巴“三總部三中心”,“三總部”包括支付寶總部、盒馬總部、本地生活總部,“三中心”是阿里上海研發中心、阿里新零售中心、螞蟻科技中心。
成立天貓上海中心,是今年天貓提升商家服務的措施之一。此前,淘系管理層多次表示,提升商家經營體驗、給商家繼續帶來確定性增長是今年天貓重中之重,包括天貓開啟試運營店、為商家提供一號客服專線等措施近期已陸續實施。
吹雪透露,天貓上海中心5月投入使用。美妝、運動戶外行業的品牌大量在上海,所以團隊會整建制地搬過來。而品牌消費者資產運營最需要的部門——消費者策略中心,也會整體搬遷到上海。此外,商家培訓中心,以及產品、技術團隊等也會有小二常駐辦公,在上海更近距離地服務品牌和客戶。
天貓開啟上海中心,意味著阿里巴巴不斷加大在上海的投入,這也進一步助推了上海五五購物節。據悉,上海五五購物節期間,天貓上海中心美妝事業部將重點參與“上海國際美妝節”。
據悉,除了天貓上海中心,今年阿里巴巴還將在20多個城市設立本地化團隊,以就近服務當地的淘寶天貓商家,并為商家提供免費的電商培訓。
各地的淘寶天貓商家運營中心,也相當于淘寶天貓開在各地的商家辦事處。這些運營中心或辦事處,不光是幫助商家解決問題,還承擔商家成長的幫扶任務,比如銜接多方資源,幫助當地商家做運營技能的提升,對接直播資源、營銷資源,面對面輔助商家成長等。
一家淘寶天貓代運營服務商表示,線下運營團隊的出現,可解決復雜的多方資源對接問題,同時也是電商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服務形態。
國際品牌涌向上海
天貓上海中心啟用的時間剛剛好,可以從新一輪國際零售業的調整、洗牌中搶得先機。
據統計,上海現有外商投資企業約6萬家,累計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767家,是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機構最集中的城市。
疫情沖擊下,相對穩定的中國市場,是不少跨國公司去年財報中為數不多的亮點。而隨著中國市場銷售額占比的攀升,國際品牌中國總部的地位和自主性都在不斷提高。
3月底,歐萊雅宣布,中國上海升級為該集團以中、日、韓為核心的北亞區新總部。歐萊雅中國總部地位的提升,源于中國大陸市場帶來的驚喜。
2020年,由于疫情對全球市場的沖擊,歐萊雅近五年來首次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降,亞太區是唯一一個正增長的區域市場。其中,歐萊雅中國銷售額同比增長27%,且所有事業部均創造兩位數增幅;電商拉升明顯,線上銷售占比達60%,同比大漲56%。
由此,中國大陸市場一躍而上,成為歐萊雅集團七大品牌的全球最大市場。
歐萊雅中國業績出色,跟本地化策略有很大關系。過去兩年,歐萊雅中國與天貓合作,針對國內消費者需求定制新品,從“零點霜”“逆時瓶精華”到男士“小黑管”,在天貓一套需求洞察、新品研發、營銷打爆的連鎖操作下,可以說推一款、爆一款。
與品牌創新深入綁定后,天貓就能擁有不可替代的平臺價值。這一次,天貓把消費者策略中心也搬到了上海,可以預見,新品孵化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
上海是國際品牌總部扎堆的地方。以美妝行業為例。梳理發現,2020年全球十大美妝集團中,有七個中國/大中華區總部都設在上海。妮維雅的母公司拜爾斯道夫總部雖然不在上海,但它去年7月設立的上海研發創新中心號稱僅次于德國本部。
除了這些早已入華的國際大牌,另有一波新的國際零售品牌正在奔往上海的路上,它們是天貓要去開發、拓展的新客戶。
國際房地產咨詢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香港研究部稱,隨著內地時裝和奢侈品市場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國際零售品牌將在未來數年逐步把地區總部從香港遷至內地。而上海,將是它們的首選之地。
今年1月,The North Face(北面)、Vans(范斯)、Timberland(添柏嵐)等知名運動戶外品牌的母公司威富公司(VFC)就把旗下品牌運營中心由香港遷至上海。另據《南華早報》報道,法國鞋履品牌Ash也把運營團隊從香港搬到了上海。
新消費之城
天貓選擇上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上海是孕育新國貨、新品牌的肥沃之地。對天貓來說,及早發現、扶持、孵化這些新品牌,就是在培育增長后備軍團。
長期以來,上海都是“消費第一城”。
它有最活躍的消費土壤——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四年位列全國第一,2020年達到1.59萬億,上海更是長期位列天貓雙11城市購買榜單的No.1;它能持續保持人群活力——據公開數據,2017-2019年,上海連續三年都是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
戴德梁行曾撰文指出,上海歷來是中國的時尚風向標,居民對于新鮮事物抱有更寬容的態度,對新品牌、新業態的接受度更高。
去年9月,CBNDATA聯合天貓分析發現,注冊地在上海的新消費品牌線上銷售額占全國的16%。也就是說,上海以一己之力,貢獻了全國新銳品牌銷售額近1/6。
在這個“新消費之城”,創業的環境變了。
20年前的電商創業,是線下商品“上網”,是“求溫飽”,所以要靠貨近。第一批在淘寶上火起來的商家多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要么是自有供應鏈,要么是靠批發市場發財,當年杭州的四季青服裝一條街、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等,不知養活了多少人。
現在的新消費創業則一腳邁進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高層——個性滿足階段,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中國強大的供應鏈、熱情的風投機構把規模化生產、融資都變成了相對簡單的事。在這樣的背景下,靠前沿消費趨勢最近、靠專業人才最近的地方,就成了孕育新消費品牌的母體。
從制造凍干速溶咖啡粉、咖啡冷萃液的永璞咖啡,到打造“新中式雪糕”的鐘薛高,新銳美妝“小奧汀”……相當一部分從上海誕生的新銳品牌,都是敏銳地捕捉到最前沿小眾的需求,并在小的需求切口下做到極致,通過天貓等電商平臺,短時間內形成爆發。
但是,新品牌從0到1乃至100的過程中,面臨太多不確定,而天貓要做的,是幫助新品牌把這些不確定,變成確定。
值得指出的是,新品牌不僅是全新的初創品牌,也包括很多成熟品牌集團下孵化的新品牌。天貓方面同時表示,會堅定不移地支持“新品、新品牌、新品類”的發展,為新供給提供最好的土壤。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