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中國零售受到疫情劇烈沖擊。
8月4日,阿里巴巴發布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3個月),營收2055.55億元,同比保持穩定,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18%至人民幣344.19億元,均超過市場預期。
一方面,4、5月份疫情對經濟的沖撞,在6月份迎來轉機。5月下旬起,淘寶天貓線上實物GMV(商品交易總額)增長逐步恢復,復蘇信號強勁。6月份餓了么上線免單活動后,至今已免單超過350萬單;人們也開始恢復出行,6月高德日均用戶創下1.2億的記錄。
另一方面,這也是阿里在過去一年,不斷穩固基礎業務、多元化增長、做深消費者服務的結果。
將時間尺度拉長,2022財年,阿里生態創造GMV 8.317萬億元,總營收為8530.62億元,同比增長19%。
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13.1億,其中超10億來自中國市場。阿里的創新零售業務淘菜菜和淘特在不斷豐富阿里人群矩陣。
最新一季度,淘寶及淘特上“源頭貨”的銷量增長超40%,淘菜菜GMV同比增長超200%。
一套滿足不同貨品配送需求的分布式物流網絡也在建立起來。菜鳥正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本季度,菜鳥70%的收入來自外部客戶。
阿里云成立13年來首次實現全年盈利,并在最新一季度持續增長,成為繼中國商業之后第二大收入板塊,開啟了阿里新的增長飛輪。
過去一段時間,宏觀環境與競爭壓力下,大船也在改變航向。一系列變革下,阿里的目標已從追求GMV等數字層面的增長回歸到消費者體驗,從追求絕對用戶規模的增長,到獲得現有用戶錢包份額的提升。
“雖然我們的業務在四、五月增速相對放緩,但進入六月已經看到向好跡象?;谖覀儞碛械母哔|量消費群體,以及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的多元化業務所呈現出的韌性,我們對未來長期增長充滿信心。”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說。
多元化增長,深入服務10億消費者
阿里核心業務依舊是中國數字商業,包括淘寶、天貓、淘特、淘菜菜等零售商業業務,以及盒馬、天貓超市等直營及其它收入。本季度,該板塊貢獻67%的收入,與2022財年持平。
一個里程碑,同時也是張勇幾度提及的一個數字是——這一財年國內年度活躍用戶超過10億,這個目標被提前兩年完成。據悉,2022財年超過70%的新增消費者來自欠發達地區。
更多用戶涌入,消費者也展現出高留存度和用戶粘性。截至2022年6月底,超過1.23億消費者在淘寶天貓消費超過1萬元,跨年活躍率高達98%。一個首次透露的關鍵數字是,在用戶金字塔頂端的88VIP會員,截至2022年6月,88VIP會員規模達2500萬,年度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達到57000元。
同時,阿里生態正通過不同應用矩陣,滿足不同消費能力、偏好的不同消費者,譬如閑魚、盒馬、淘特、淘菜菜等App,通過提供差異化的商品滿足多樣化需求,帶來矩陣式多元化增長。
供給側端的變革帶來了新增量。淘特和淘菜菜是作為阿里零售新興業務踐行M2C(源頭直供模式),直連制造商、商家及消費者兩端,縮短鏈路供給高性價比產品。2022財年,淘特用戶數破3億——其中20%從未在淘寶天貓上購物。最新一季度,淘寶和淘特上源頭直供商品支付規模同比增長超40%。
淘菜菜則將人們的餐桌與田間地頭拉得更近,通過直采直銷網絡接入上萬個農業基地,讓更多消費者吃上了當季生鮮。據悉。淘菜菜年度活躍消費者中,一半用戶首次在阿里各平臺上下單生鮮。本季度,淘菜菜GMV同比增長超200%。
張勇認為,淘特和淘菜菜未來將為阿里集團整個消費矩陣有更多貢獻。
此外,阿里也正在通過直營業務,擴展專有供應鏈。在生鮮和快消品領域,已有高鑫零售、盒馬及零售合作商提供豐富選擇。除此之外,阿里也在貨品端繼續向上游延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更多品類加強滲透。譬如,今年上線的喵速達電器自營旗艦店,便是阿里在家電行業的布局,并通過自營物流保障服務與履約。
在本季報發布后的分析師電話會上,張勇表示,“不管是1P(直營模式)還是3P(平臺模式),消費者喜歡哪個,我們就追求哪個……我們不希望成為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一堵墻。我們從供應商采購再銷售給消費者,與品牌商直接運營消費者的效果是一樣的。供應商同樣能獲得對消費者的洞察,提升效率、提升消費者的物流體驗。我們更不會打著消費者零售的旗號去做批發業務。”
業績的穩定,不僅在于供給的豐富,還在于履約能力的建設和完善。面對遠中近場不同消費場域,阿里也建立起分布式物流網絡,如今正在發力即時配送和同城快運服務,并投資建設包括冷鏈、搭建物品和大型電器全國快速網絡。最近一季度,餓了么從“送餐”進一步衍生到“送萬物”。4、5月,餓了么推出“應季特需”通道,保障上海生鮮雜貨、藥品和嬰兒護理等必需品的配送,截至今年5月累計送出藥品250萬單,非餐飲訂單金額遠超餐飲訂單,6月餓了么GMV獲得正增長。盒馬、高鑫零售等自營業務,也在通過即時物流保障疫情下人們的生活秩序,其線上銷售占比也在這一季度分別提升到68%和36%。
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菜鳥也正大力推行送貨上門,提升末端履約能力。本季度,約70%的菜鳥驛站提供了送貨上門選擇。
10億年度活躍消費者,已覆蓋了中國幾乎所有活躍消費者。但基于這最大消費群體,阿里正通過優化供給、加強履約等方式,深化消費者服務能力,不斷鞏固商業基本盤。
三大新戰略,新增長飛輪轉動
對比前兩年財報中“內需、全球化、云計算”三大戰略,今年阿里三大戰略升級為“消費、云計算、全球化”,這一變化也代表了阿里更清晰的方向。
張勇在電話會中將三大戰略概括為“兩縱一橫”,兩縱是消費和云計算,前者代表當下最主要的增長動力,后者代表第二增長曲線;一橫代表全球化。
2022財年,云業務收入745.68億元,同比增加23%——成為除消費外第二大增長引擎;國際商業部分的收入為610.78億元,同比增加25%。云計算業務重要性凸顯,而全球化正在重整業務、重新出發。
從消費互聯網深入產業互聯網,是一個確定的方向。這一財年,承載下一代互聯網機會的云業務實現了成立13年以來的首次年度盈利,2022財年盈利11.46億元。2023財年一季度,阿里云收入176.85億元,持續正增長10%,經調整EBITA連續七個季度實現盈利。
作為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的云服務商,如今阿里云在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云計算服務。今年6月,阿里云發布的一款為新型云數據中心設計的專用處理器CIPI,連同飛天云操作系統,或將成為下一代云計算基礎設施核心。“云釘一體”正成為新戰略,如今釘釘上已經加入超4000家生態伙伴。
年報預計到2025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是目前的3倍。云計算業務正展現出巨大前景,成為值得期待的新引擎。
全球化戰略將聚焦消費全球化和云計算全球化。在全球市場,3億用戶尚是起點。6月,全球商業加快復蘇,土耳其電商Trendyol訂單同比增長46%,Lazada訂單增長10%。
出海是另一個亟待開拓的增長藍海。今年年初,蔣凡負責出海業務,并著手重組阿里全球業務,重視用戶體驗和優質產品。一方面通過整合跨境業務,將供給統一成一個商家平臺,另一方面通過Lazada深耕本地化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增長飛輪開始轉動時,一系列成本、運營效率優化措施下,阿里一些創新業務探索也實現降本增效,譬如優酷連續五個季度實現虧損收窄,餓了么經營效益不斷改善。
面對不確定性,阿里的策略與解法
阿里最新一季度財報顯示,面對多重壓力和激烈競爭,阿里穩住了。過去一財年,它以13億年度活躍用戶規模、53%的市場份額、超千億的互聯網廣告收入等領跑數據,展現了強勁的韌性,但與之伴隨的是激烈競爭及巨大不確定性。
“越是在不確定性陡增的時代,越要積極尋求真正有價值的變化。”張勇在寫給股東信中說。
張勇說,面對不確定性,阿里的應對之道是“堅定信心、積極應變、做好自己”。落實到經營層面,將圍繞三大業務戰略,在巨大不確定性下保持高質量增長。
面對不同特征的電商平臺此起彼伏的競爭。阿里巴巴面對競爭的策略是:在消費者側,不斷強化淘寶作為消費主陣地的認知,提供豐富多樣的“場”的體驗,建設多樣化的消費矩陣;在商家側,為商家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服務,強化商家可持續經營主陣地的角色?;谶@樣的考慮,進一步積極投入到用戶心智的建設,以及物流、售后服務等關鍵的用戶體驗和能力建設,將是阿里長期堅持的消費策略。
發生在過去一年阿里內部的變革,可用“迅疾”形容。阿里合伙人變革,螞蟻集團管理者退出;“經營責任制”成為新業務模式,領導者們感受到更多壓力和責任;如若順利,不遠的未來,其主要上市地將變成美國和中國香港兩地……
今年年初,戴珊接手國內數字商業板塊,著手大刀闊斧變革,包括推動淘寶天貓融合,形成大淘寶統一平臺;調整架構,在組織和文化上快速進化。向內增壓、降本增效,是為了提升外部的消費者體驗、商家運營效率。這背后體現的核心路線變化是:不再追求GMV等數字的增長,而是圍繞10億消費者,做深國內消費市場。
張勇透露,阿里正在更大范圍推行OKR,從數字導向走向價值導向。
種種變革背后,走過23年的阿里正在理清重心,甩脫負累,輕裝上陣。“我們必須比這個時代變化更快”,張勇指出,盡管這些變革效果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顯現,但相信阿里正行進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均來自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聯系信息:
甩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