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華為有沒有戰略?
答:當然有。
問:華為的戰略是什么?
答:活下去。
問問題的是華為基本法的主要起草者吳春波教授,答問題的是華為任正非。問答的背景是任正非去拜訪國內某知名教授,教授反復追問華為的戰略是什么,任正非反復說華為沒有戰略,賓主雙方沒按套路你來我往,這場談話當然就沒法進行下去了?;厝サ穆飞希鰹槿A為18年管理顧問的吳春波與任正非有了這場看起來一點都不高深的對話。
吳春波教授后來還原現場,這時任正非的偉大才躍然紙上:1、華為肯定有戰略,但我憑什么要告訴別人,尤其是那些教授,他知道了我們的戰略后豈不是四處去說;2、活下去,就是華為的最高戰略,但華為活下去是以那些企業必須得死為代價的。
任正非用非常樸素的語言把企業經營的本質說透了。華為為什么25年不倒,而且越活越好,2012年還發了125億人民幣的獎金給員工,就是因為他一直活著。有些企業有大夢想,一度做得很大,但因為他的最高戰略不是活下去,最后為了做大或者其他原因死了。企業經營的最高綱領就是活下去,做大和做小是第二步的選擇,而且只是過程和手段。因為不管你的夢想有多遠,如果活不下去,就是夢一場,對于企業來說只有活下去才有可能。
你的企業活著,可能就是以其他很多企業的死為代價的。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確實有共贏的局面存在,但企業經營的結果里絕對是你死我活的游戲。你的市場份額大了,有些企業的就小了,他就要死。一個企業的崛起絕對是周邊尸橫遍野為代價的。
如何活下去對企業來說是最高戰略,也是一個辯證的學問。已經倒閉的團購網站24券的CEO杜一楠最近在寫文章反思失敗的原因,列了很多條惹來很多罵。照我看他的失敗就一條:不知死活,太想長大。企業和人一樣,你得先活著才能慢慢長大,剛生下來就要有180CM的大個,不靠自然生長靠外力拉伸不死才怪,最后被撐死了。
同在團購行業的F團(現高朋網)就活得很好,安然度過團購的冬天,還把QQ團購,高朋網都攏在一起打造了新高朋。F團的CEO林寧就是任正非的信徒,F團經營的最高戰略就是:1、活著;2、遵循常識。在行業高燒時自己腦子不熱,在所有人都瘋狂燒錢時頂住誘惑和壓力不燒錢,在大家跑馬圈地開上幾百個分站時集中優勢資源做好領先地區,在行業人員快速流進流出時培養自己的子弟兵,在VC擊鼓傳花時選擇心態良好的戰略投資者,苦練內功在活著中順便長大。
對于創業型企業更需要考慮如何活下去,最近,南方都市報刊發文章《三巨頭視二維碼為戰略高地:中小企業被擠壓》,又把互聯網行業內大公司與小公司的生存關系擺上臺面。從二維碼這個產品來說,作為入口型的基礎應用,在早期一些創業公司積極進入并拓荒,等到市場略成熟后大公司以龐大資源和整合力進入,創業公司沒有足夠的時間窗口和資源最后的結局只有3種:1、關門大吉;2、賣給大公司;3撐一段時間還是關門。
二維碼不是孤立的。現今很多創業公司樂于扮演工兵的角色,或從硅谷拷貝模式,或發現藍海期望獨自撬動市場,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你在前面挖雷做最危險最辛苦的事,等到你順利通過雷區后大公司的坦克就會閃電般進入,把你拋在身后并且堵住了你的前行之路。
動物世界的生存法則和生態鏈是這樣的:老虎咬死獵物吃掉最肥美的部位后,豺狼跑過來吃剩余食物,之后禿鷲和一些其他的小動物吃掉最后的殘渣。
企業界的生存法則和生態鏈與動物世界基本一致,且更加兇險,尤其是現階段格局已定短時期不會發生逆轉的互聯網行業,BTA的格局在5年內都不會被打破,今后互聯網行業只有2類公司過的很舒服,一類是BTA這樣的大公司,一類是小公司,中公司的生存空間就要被來自兩端的競爭強力擠壓。
創業公司需要學習豺狼和禿鷲,不要離老虎太近更不要和老虎爭搶獵物,這是違反生態鏈的,創業公司要跟在大公司的后面,或者尋找大公司的縫隙(要注意,這個縫隙是大公司不做的,而不是大公司要做而目前忽略做的),要窺視但不要去進入大公司的領地——比如基礎應用、入口、操作系統等,這樣才能有機會活下來并且長成大老虎。
創業公司尤其要辯證的看藍海和紅海這個問題。藍海雖美但風浪巨大,創業公司的小舢板可享一時風平浪靜,但如果把握不住時間窗口,很可能在航母來時就會被卷起的風浪掀翻。紅海雖擁擠生存不易,但已經形成既定的生存法則和生態鏈,只要遵守活下去沒問題。
先生存還是先發展,對創業公司是個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創業公司別做工兵的事,拓荒還是交給有資源的大公司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