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羅馬非一日建成。今天淘寶的成功,馬云的暴富,都是一個個辛勤的淘寶賣家們用汗水和努力換來的。很多新手賣家是追隨著馬云的光環踏上了電商之路,但是千萬不要忽視了那些早已經成功的賣家們。下面,甩手為您羅列了幾位業界享有聲譽的淘寶達人的創業故事,希望他們的經驗能為廣大的新手賣家以啟迪。
淘寶創業牛人一:農民黃崇鑒網絡賣家具年銷售1000萬元
黃崇鑒是一個普通的農民,高考落榜后與很多農民一樣加入了浩浩蕩蕩的民工潮,開始了打工生涯。憑著自己的吃苦耐勞、勤奮自學的精神,黃崇鑒進入一家外貿公司做品管,因為工作出色,后來升為采購員。這也是黃崇鑒從商的開始。
2006年下半年,出口退稅降低了,美元開始貶值,黃崇鑒預感到外貿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漸漸萌生了創業念頭。黃崇鑒原來從事的是一些簡易家具的出口,他發現中國年輕白領有選擇價格低廉、拆裝方便的簡易家具需求。 于是,黃崇鑒辭去了外貿公司的工作,在淘寶網上注冊了一家店鋪,起名為“宜家家”,專賣簡易實木家具,正式開始了他的淘寶事業。網店開張三個月,銷量就直線上升,很快就達到了三鉆。
試營三個月后,創品牌的意識不斷在黃崇鑒頭腦中增強。2007年3月,他注冊成立了美億佳公司,同時向國家商標局申請了“美億佳”商標注冊。 發展到今天,靠一家網店起家的美億佳公司已經兼并了給自己供貨的兩家工廠,公司日發貨量平均達500余件,全國各地有30多家加盟網店,2008年銷售額將近1000萬元。
淘寶創業牛人二:高職學生楊甫剛未畢業先創業
浙江義烏工商學院副院長賈少華是這么評價楊甫剛的:“楊甫剛,你是學校的英雄!” 在成為“樣板工程”前,楊甫剛和身邊的同學沒什么區別——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次等生”,考了兩次高考才勉強進入這所高職學校。在他讀高中的2003年,被稱為“擴招就業元年”,媒體上開始出現“失業大學畢業生達50萬”的悚人報道,北大畢業生街頭賣肉亦掀起軒然大波。從那時起,楊甫剛就意識到,高學歷不再必然意味著一份體面工作和精英身份。
楊甫剛想實現一個不一樣的夢想。大一開學沒多久,楊甫剛開始在校內撿礦泉水瓶易拉罐賣,遭到“競爭對手”——學校門衛的強烈不滿,大多數學生都是做些普通的兼職或家教,楊甫剛也仍在“厚著臉皮”撿瓶子。
2007年,在朋友的推薦下,楊甫剛開始轉做淘寶,售賣家居裝飾品和化妝品。彼時,網絡購物風靡一時,只有一臺電腦、五百塊錢與骨灰級吃苦品質的楊甫剛迅速上手。當十余平方米的宿舍已塞不下貨時,他冒著被開除的風險悄悄搬出了校外。八個月后,做到五顆鉆級別時,“不務正業”的楊甫剛突然受到副院長賈少華的隆重接待。他被帶到院長辦公室,一問一答地坐了半個多小時,臨走前,還收到一本書和名片作為禮物。“有事情隨時給我打電話,”面前的院長笑瞇瞇地望著他。
淘寶創業牛人三:“御泥坊”當家人戴躍鋒
當人們越來越顯著地感受到金融危機的寒意之時,“御泥坊”的當家人戴躍鋒卻在偷著樂。80后的戴躍鋒2003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10月,在長沙某學校工作一年多后,他在網上第一次賣出了一部二手手機。2008年年底,風投機構給他的“御泥坊”估價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
“金融危機讓我們這些單純做網購生意的有機會拿到一手好牌,”戴躍鋒悠閑地坐在自己的電腦前,樂呵呵地說,“這手好牌就是代表著行業、技術和思想未來的電子商務。”戴躍鋒的這番底氣來自最近幾個月網上銷售額的“牛氣”表現。 去年10月,當金融危機在全球引發包括中國在內的全面恐慌時,“御泥坊”的銷售額卻比9月份增長了30%以上,這一增長讓戴躍鋒自己都感到了不可思議。“那個月,每天幫快遞打包打得手軟。” 但戴躍鋒當時并不敢因此懈怠,因為隨后的11月、12月是他的傳統淡季。“結果,去年年底的兩個月,銷量比預期好15%。” 而剛剛統計出來的2009年2月的銷售數據顯示,“御泥坊”的銷售額再創歷史新高,比歷史最高的月份高出了10%,月度銷售額也第一次突破了40萬元大關。
淘寶創業牛人四:淘寶男士化妝品第一店掌柜李肖
他今年25歲,經營著淘寶網上最大的男士彩妝護膚用品網店,手下有16個大中專畢業生和失地農民,2008年營業額達300萬元。作為大學生創業的成功范例,溫江小伙子李肖準備借著“全民創業”的新浪潮,把他的網絡終端超市開得更大。
2005年6月,李肖從四川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畢業,到2006年4月之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先后在廣告公司、旅行社、飯店從事短期兼職。2006年4月份,李肖從北京回到家里,開始構思自己的創業計劃。
李肖有一個叫向敏國的大學朋友,熟悉電腦軟硬件,擅長美術設計。對于創辦網上商店的想法,他倆一拍即合。2006年5月30日,他和向敏國合伙在淘寶網開的化妝品網店——“好色館”就開業了。在網店成立之初,李肖在成都租了間20多平方米的房子,既當辦公室,又當庫房和宿舍,所有的設備也僅僅是一臺能上網的電腦而已。最初的5000元進貨資金是找親戚朋友湊的,進貨渠道也僅限于成都荷花池市場。為了減少資金壓力,李肖和向敏國一個負責看守網店,一個人則坐公交車進貨發貨。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摸爬滾打以及對市場的深入分析,2007年初,李肖的網店開始轉型,由開業之初經營女士化妝品轉型為專業經營男士化妝品。營業額從以前的每天僅幾十元錢逐漸增加到每天上千元;產品品種也從20個左右增加到300多個;網店的工作人員也由當初的2個人增加到5個人。隨著業務量的增加,為了節約支出成本,2008年初,李肖把網店搬回了位于溫江區柳城街道魚鳧路社區的家里。之后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李肖開始雇用更多人手,截至目前,李肖雇用大中專畢業生和失地農民16人,他們月平均工資在2000元以上。
付出才有回報,堅持才有結果。2008年底,“好色館”升級為淘寶網3皇冠(30萬條交易)信譽店鋪,貨品種類達到1000余種,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供貨商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合作關系,年營業額達到300萬元,當之無愧地坐上了淘寶網男士化妝品第一的寶座。